第010版:人文河洛·洛阳·视界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

明代关羽崇拜演变
□马静茹

关羽崇拜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关羽崇拜的形成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明代是其形成的关键时期。

明清时期是关羽崇拜的极盛阶段,明代统治者始封关羽为帝,清代统治者始封关羽为圣。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赐山东登州府关王庙庙额,曰忠义武安王庙。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封关羽为“协天大帝”。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加封关羽为“协天大帝护国真君”。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明廷对关公庙的修建与祭祀,始于开国之初。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正月,建关公庙于鸡笼山之阳,派太常寺官祭祀。“是月,建汉寿亭侯关羽庙于鸡笼山之阳,庙旧在玄津桥西,至是改作焉。与历代帝王及功臣、城隍诸庙,并列通称十庙云。”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按规制在北京重建汉寿亭侯关公庙。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又奉敕建庙宛平县之东,祭以五月十三日。皆太常寺官祭。

明代,洛阳地区的关公庙已普遍修建。“汉寿亭侯庙,在府治西北,元至顺间建,明洪武二十三年修,州县皆有。”偃师关帝庙修建于洪武之初,弘治《偃师县志》载:“关王庙在县西北街北,洪武五年邑令汪可行建,永乐十年乡人王安吉等重修。”

万历时期是明代洛阳关羽崇拜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洛阳关林庙开始大规模修建,至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布局已完成,万历年间称“关王冢庙”。与此同时,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七月,明神宗在关羽的故里解州修建关公庙,并赐额“英烈”。

明代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把作为民间信仰的关羽崇拜作为工具加以使用是较常见的,当时出现的一个独特现象是,明廷多次加封关羽至帝。明代洛阳关羽崇拜的蓬勃发展阶段,却是在万历时期,除关羽崇拜作为民间信仰强大的历史延续性原因外,其背后应还存在其他方面原因。

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他多次对关羽加封和大规模修建关帝庙,与万历时期的政局有着一定的关系。万历帝年幼即位,无法独立处理政务。万历元年至十年,在李太后和司礼监冯保的支持下,内阁首辅张居正辅政,领导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明神宗与张居正君臣关系出现了矛盾,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去世后,明神宗马上把过去对张居正、冯保等的强烈愤怒情绪发泄出来,对张居正和冯保进行清算打击,严重影响了明代的后期政局。同年,明神宗封关羽为协天大帝,有着借此树立个人权威的意图。

明神宗勤于政务主要在他亲政初期,万历十七年后他已不再视朝,长期荒怠政务。万历十四年至万历二十九年,是明代后期漫长的“争国本”时期。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争国本”斗争十分激烈,万历帝仍迟迟不立太子;万历二十一年,明神宗竟发出常洛、常洵、常浩三王并封的诏旨。在“争国本”的漫长而复杂的斗争中,万历帝在万历二十年左右,多次发出给关羽加封号或是修建关帝庙的旨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转移国本之争注意力的用意。

(作者为汝阳人,博士,主要从事明清史研究)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