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早上7点,家住汝阳县刘店镇昌村的刘杏民送小儿子到学校后,便骑着电动车去上班了。不到10分钟,她便到了位于枣园村的“巧媳妇”工程中心厂,快步走进车间换好工装,开始忙活。
“我是缝纫车间的检验工,现在还不是很熟练,在这儿上班可适应,很高兴。”刘杏民拿着小剪刀认真地剪掉多余的线头。
在明亮宽敞的车间内有两条生产线,工人们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固定下腰口、上腰暗线……几十道工序后,一条裤子便达到了出厂标准。
自10月5日刘店镇“巧媳妇”工程中心厂投产后,便吸引了枣园、昌村、红里等附近村子100多名妇女到厂里务工,不过劳动力以建档立卡户中的贫困人口为主,其中就有20多个贫困家庭的妇女。
刘杏民就是其中一个,今年45岁的她,丈夫在9年前因病去世,家庭的重担落在她的肩上。“我之前在广州打工,在县城也干过,因为离家远,闺女上着学还得管家里生活。不过现在好了,晌午11点半就下班了,不耽误给孩子们做饭,还能增加收入。”刘杏民很满足地说。
今年6月,该县与省服装协会合作实施“巧媳妇”工程产业扶贫项目,由中蔼万家服饰有限公司在该县建立3个中心工厂,56个卫星工厂,建立一个该公司的裤子生产基地。其中,刘店镇“巧媳妇”工程中心厂占地30亩,车间面积750平方米,在该镇二郎村、七贤村、油坊村及岘山村还将建卫星厂4个,每个占地4亩。
“现在厂里有100多名工人,目前工人的熟练程度还不够,工资是保底1000元,过段时间熟练后,每月能拿到2500元以上。而且,附近这4个卫星工厂开起来以后,能带动1000人就业。”刘店镇“巧媳妇”工程中心厂厂长吴小妞说。
昔日围着锅台转的农村留守妇女,如今随着“巧媳妇”工程的不断推进,从围着锅台转到围着机器转转变,按时上下班,在家门口就当上了“车间工人”。未来,该项目将带动930户3000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丁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