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连日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三农”问题、脱贫攻坚等领域的重要论述在我市持续引发热议。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群众普遍表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意义深远、深得民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战略让乡亲们对新时代有了更多新期待,农业农村将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刘三献说。近年,我市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党的十九大报告用情着墨、倾情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方向。农口干部将牢记嘱托、务实重干,为农业农村谋发展,为农民群众谋幸福。
“政策定了,接下来就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当听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孟津县洋丰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洋激动不已。“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不仅让农民吃了定心丸,也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来了政策红利。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数据的力量,足以昭示成就。这其中就有来自我市脱贫攻坚的实践成果。“十三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6年,圆满完成214个村46760名群众脱贫任务,2万人生活得到改善,实现首战告捷。今年,我市将再完成188个贫困村81200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对此,伊川县委书记李新红感到责任不小、压力很大、担子更重。“县级党委、政府承担着县域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我作为县委书记,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好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责任,下好‘绣花’功夫,做足‘精准’文章,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真正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日子。”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坚持大扶贫格局,还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些天,宜阳县赵保镇党委书记杨玉田仔细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对当地脱贫攻坚进行了全面审视。“不怕路远,就怕志短。”杨玉田说,赵保是革命老区,也是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决胜全面小康,要强化政策、精准滴灌,更要传承弘扬老区精神,把干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把好日子拼出来。
市接待办干部刘旭是洛宁县马店镇上窑村第一书记。两年前,他走马上任时,面对的是一个交通不便、产业不活、思想不解放的贫困山村。如今,两年的驻村工作即将结束,他给群众交上了一份幸福的答卷:道路、学校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光伏扶贫、转移就业等项目和举措加快推进,群众收入大幅提升。“扶贫一线,是锤炼党性的‘大熔炉’,两年驻村帮扶经历,让我与群众更亲更近,将成为我人生干事创业、成长进步的宝贵财富。”刘旭说,驻村即将结束,未来他还会和村里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关心村子发展。
“脱贫攻坚讲究的是‘精准’二字,是一件具体到一村一户的细法活儿,不能搞大呼隆,也不能搞花架子。勤跑腿,多交心,我们的群众就能支持咱们扶贫工作。”作为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女干部,宜阳县韩城镇党委委员王妙霞心思细腻,为人亲和,化解了不少群众矛盾,也促成了很多致富项目。“乡亲们现在的日子过得红火,都夸党的政策好。这些天,大伙都在关注着十九大,憧憬着更好的生活。作为扶贫干部,我心里也是暖洋洋的。”她说。
“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市扶贫办主任杜中岳表示,对于洛阳来说,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离不开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共同富裕。我们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始终保持一股拼劲、钻劲、韧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报记者 白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