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金牌,有些遗憾,但能站上世界技能大赛的领奖台,我很满足!”近日,载誉归来的刘培桐激动地说。
几天前,在阿联酋阿布扎比,22岁的刘培桐站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和两名队友一起奋力挥舞国旗,胸前的奖牌格外耀眼。
在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中,来自航空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导弹院”)的刘培桐和队友,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一台救援车的设计加工任务,夺得了该项目的铜牌。
四年前,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习时,这个潮州小伙就梦想着征战世界技能大赛。不断跟强者“较劲”,让他一步步离梦想更近。他通过广东省选拔赛和全国选拔赛,来到洛阳参加集训,四进二,二进一。奋力拼搏的他,还被航空工业导弹院破格录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离不开青年技能人才。”该项目专家组组长、航空工业导弹院技校副校长周春雷说。
“三名选手的综合实力强,临场表现堪称完美,完全发挥出了技术水平。”周春雷对选手们的表现十分满意。他说,制造团队挑战赛是此次大赛51个项目中唯一的3人团队项目,难度最大,影响成绩的客观因素有很多。选手们能有如此稳定的发挥,是整个团队近14个月努力的结果。
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航空工业导弹院已是第三次承担该项目的集训工作,此前他们带领的团队获得了一枚金牌和一个优胜奖。第二次担任教练的“全国技术能手”邵志永难掩激动之情:“在台下看着队员们上台领奖,就像自己站上去一样兴奋,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有了上一届任教的经验,邵志永并未感到丝毫轻松。不断提高要求、加大训练强度,教练们利用所有休息时间泡在集训基地,只为尽快将高超的技术和精益求精的匠心传授给选手。
世界技能大赛两年一届,明年即将开始新一轮的选拔集训。前不久,上海成功申办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谈及未来周春雷很有信心:“作为一名技校管理人员,我将抓住契机,为国家培养更多后备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我会继续践行发扬工匠精神,帮助更多青年技工少走弯路,尽早成才。”邵志永说。
本报记者 李冰 通讯员 石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