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1月9日 星期

从龙门到周南驿
——李希霍芬与洛阳之二
李希霍芬在周南驿 聂剑帆 画
扫一扫,关注“人文河洛”
(renwenheluo)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人文河洛”系《洛阳日报》品牌之一,让我们在这里触摸河洛大地的人文底蕴,感受洛阳历史的厚重魅力。

□郑贞富

李希霍芬一行离开玉寨后,参观了龙门石窟,重点考察了奉先寺大像龛和古阳洞。然后,他们从龙门北行,过洛河,从河南府城(洛阳老城)南门进入府城,入住周南驿。

洋人也要“抱粗腿”

公元1870年4月16日下午,李希霍芬一行来到龙门。龙门,又称伊阙,位于洛阳城南郊,它是伊河中下游的界标。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龙门山开始开凿石窟,此后历经东魏、北齐、西魏、隋、唐、五代至清末的营造,从而在这里形成了南北长达一公里、具有2100多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3600余品碑刻题记和40余座佛塔的石窟遗存。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写道:“龙门石窟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石窟中的雕像个头都很大,单单是门口的这两座守卫雕像的个头看起来比当下的中国人可高大多了。来游览的很多人站在其中一座雕像的脚上,用胳膊搂搂测一下雕像到底有多大,天长地久,被人搂抱的位置被磨得很光亮了。我试了试,两条胳膊正好可以完整地抱着这座雕像,恐怕很少有中国人能和我一样高。”

李希霍芬这里说的是奉先寺大像龛,即大卢舍那像龛,也就是常说的卢舍那大佛,它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奉先寺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

其中的一尊两腿分立的金刚力士非常威武,据说能抱严金刚力士腿的人会有福气、万事如意。经过千百年无数双手的搂抱,这尊金刚力士的两腿早已明光可鉴。这就是民间说的“抱粗腿”!不是李希霍芬说的“用胳膊搂搂测一下雕像到底有多大”,这位洋人不知不觉中也试了试“抱粗腿”。

古阳洞中买拓片

《日记》接着写道:“最引人注意的雕刻是一座小小的石头庙,和尚们告诉我,这座雕塑来自魏朝。”“庙里的墙上有很多浮雕和铭文。我让和尚们不必陪同,自己慢慢地观看。有一些铭文被和尚们拿来赚钱,他们做成拓片卖给到这里参观的人……总共十幅不同的拓片。不久前,一位北京的高官派人运来了一块石碑,现在也能做拓片了。我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幅拓片。”

李希霍芬这里说的是古阳洞,北魏称石窟寺,清朝称老君洞。它位于龙门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也是北魏皇室造像最集中的一个重要洞窟。古阳洞内有造像题记800多个,有纪年的110个左右,最早的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孙秋生造像记,最晚的是武则天长安四年(公元704年)魏怀静造像记,前后相距200余年。古阳洞的大小造像,清癯秀美,是北魏后期流行的瘦削造型像,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李希霍芬这里说的“总共十幅不同的拓片”,就是著名的“龙门十品”。李希霍芬来此的一个月前,河南知府德林在此洞拓取北魏书法十幅,并作拓碑题记曰:“大清同治九年二月,燕山德林祭告山川洞佛,立大木,起云架,拓老君洞魏造像,选最上乘者标名曰龙门十品。”

同治九年农历二月,就是公元1870年3月,当时李希霍芬正在来洛阳的路途中。德林是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精鉴藏。春节后,他从北京来任河南知府后,洛阳士林皆从其游。他提出的“龙门十品”,得到广泛认同,于是争相到古阳洞来买拓片,和尚们也借此赚取金钱。

李希霍芬这里说的“不久前,一位北京的高官派人运来了一块石碑,现在也能做拓片了”,指的是德林书写的拓碑题记,因为德林的名望极大,人们也买其拓片。

后来,在“龙门十品”的基础上,又增加为“龙门二十品”。 其书体被称为魏碑体或龙门体、北体、北碑、伊阙宗等。魏碑体是介于汉晋隶书和唐楷间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新书体,在我国书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渡过洛河入府城

《日记》中说:“从龙门出来后,我进入洛河流域。洛河是条小河,在地图上基本看不清,但是,在四千年前是中国九大河流之一,远古时候就有国王在此建都。”

显然,李希霍芬对中国上古文献是了解的。《史记·夏本纪》说:大禹治水“道九川……道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大禹对伊、洛、瀍、涧这四条贯穿洛阳盆地的河流进行了治理,洛河是重点治理的九条河之一。夏朝开国后,洛阳是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和都邑所在地。

《日记》中说:“我们在一处浅滩渡过洛河。到河的北岸已看见河南府的外围,离原来老洛阳的所在地不远。现在河南府的府衙就位于洛阳。”

李希霍芬所说的“老洛阳”,指的是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清代河南府城东。清代河南府城就是今洛阳老城。

《日记》中接着写道:“我们住进了一个专为官员们准备的驿站,共有两进院落,虽然不大,但很安静,设施也齐全。依然有一群人跟随我们不肯离去,因为我只想在此地略作停歇,所以很想安静一会儿,于是带着我的名帖去找地方官,请求派两个衙役来站岗。但是,这个小官儿非常不礼貌地拒绝了我的请求,还让我们带上通关贴去见他。于是,我立刻派保罗去拜见当地最高一级的官员,那位官员倒是立即指示他的下级为我们提供一切所需。很快就出现了一些衙役,将围观的人阻止在驿站之外。”

这段文字有重要史料价值。李希霍芬所居住的驿站,就是位于洛阳南门附近的河南府驿,即周南驿。在古代,驿站的主要职能是传递军情、政令、信件,并接送官员、转运物品。周南驿初建于西周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驿站,但位置多次变化。明清周南驿的位置,在洛阳老城南门北侧路东。

李希霍芬入住周南驿后,有人围观。因为清朝闭关锁国几百年,洛阳普通百姓没见过外国人,所以有人围观也很正常。李希霍芬能够住在周南驿,是因为李希霍芬持有的是朝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通关贴,这是一种对外交使节的特殊证件。但是,他让周南驿的最高长官周南驿驿丞给他派衙役来站岗,已超越周南驿驿丞的职责范围。最后,河南府知府德林派衙役保护,解决了这个问题。德林原来是京官,在处理涉外问题上有经验。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