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1月11日 星期

小小纳米 力抗千钧


编者按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洛阳7项成果喜获国家奖励,续写洛阳创新传奇。7项科技成果涉及化工、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是洛阳科技创新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本报今起推出《国家科技进步奖背后的“洛阳故事”》系列报道栏目,讲述每项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的故事,以期对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争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头羊有所助力。

“长期以来,承受巨大冲击载荷的轴承大都采用一种特殊钢进行生产,这种特殊钢中含有4%左右的贵重金属镍,价格昂贵,给轴承行业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昨日,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明礼首先介绍了这个“背景”。

就是这个“背景”,使超细贝氏体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二等奖。

每项新技术的诞生,都会带来一场革命。这次也不例外。

早在2011年,燕山大学依托亚稳态材料科学和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顶尖技术纳米贝氏体钢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燕山大学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纳米贝氏体钢和纳米贝氏体等温热处理新技术。”王明礼说,这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重大突破,让国内轴承行业看到了希望——用一种高性价比的新材料钢取代价格昂贵的特殊钢,再制造出可承受巨大冲击载荷的轴承将成为可能。

燕山大学的这一科研成果如何走出象牙塔实现工程应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参与进来。

这是又一次产学研的紧密合作。之前,在国家“863”项目风电轴承研发上,双方就进行过成功的合作。

“1+1”产生的效应远远大于预期。

借助燕山大学亚稳材料科学和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研究平台,经过持续攻关,科研人员最终解决了纳米贝氏体钢应用于轴承生产的技术难题,完善了纳米贝氏体基础理论,建立了纳米贝氏体轴承制造一体化技术集成,确保了轴承质量稳定,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庞碧涛介绍,目前,在世界轴承生产领域,还没有应用纳米贝氏体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先例。之前,该公司应用的轴承材料组织形态是微米级,1微米相当于1000纳米,而1纳米仅约为人的一根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参与完成的超细贝氏体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就是让轴承材料的组织形态达到纳米级,在世界上率先推出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轴承用新材料,实现轴承的长寿命、低成本。

王明礼告诉记者,超细贝氏体钢主要应用在承受巨大冲击载荷的轴承上,可大大延长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增强耐磨性。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对纳米贝氏体等温热处理工程应用技术开展持续研究和攻关,并逐步将这项制造技术应用于相关轴承生产,是轴承生产领域的一场革命,同时将形成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生产轴承的新产业,对我国轴承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报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余柯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