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专 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1月11日 星期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谋幸福

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 贾金玲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开篇明义,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将人民放在核心的位置,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为中国人民谋独立,为中国人民谋解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为人民谋求新出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和探索,但终究未能改变中国的面貌,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为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实现了人民解放。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为人民探索新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富裕幸福,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广大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推动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自信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为人民谋划新征程。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再次明确地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十四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立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不是物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要实现人的自由,核心是人。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共产党能够高瞻远瞩地做出新的判断,能够与时俱进地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能够审时度势地回应人民对全面发展的需求,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具体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起未来五年及其后三十年全面发展的新方略。

综观十九大报告,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发展理念贯彻全篇,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场观点,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价值追求。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立场,始终紧密依靠人民、始终紧密联系群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并不懈努力、不断奋进。

开启一个全面创新的新时代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 刘玉来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作出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也将开启一个全面的创新时代,而这一时代特征也为创新研究、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创新思维、创新方略的论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新”这个关键词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57处,涉及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领域、创新方法、创新路径,涉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报告总结了近五年创新所取得的多个成就: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同时,报告也分析了创新方面的严峻形势,如创新能力不够强,存在一些顽瘴痼疾等。

报告强调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报告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为实现伟大梦想不懈努力。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报告强调了党建创新的重要性。提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等新思维,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报告强调了创新目标和体系建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报告阐述了实现创新型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和发力点,设计了实现路径。报告重申了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多个战略在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到那时,我国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等多个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报告强调了创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任务。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报告阐述了如何建设创新型开放体系。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报告阐述了创新型文化体系建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必须创新性发展,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为高校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中的创新思想,加强创新研究,增强创新动力,推出高质量的创新研究成果,也要不断创新自己负责的业务,向创新要效益、效率和效果,为高校改革和发展,为培养更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准确把握历史定位 深刻认识主要矛盾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 时丽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并深刻剖析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是引领党和国家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是客观的历史成就和历史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十九大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论断。这个论断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成就,尤其是对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所做的精准分析和准确定位。五年来,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在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民主法治、思想文化、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强军兴军、港澳台工作、外交布局、全面从严治党等十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些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发生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面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巨大的成就和深刻的变革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意义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论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连用了“三个意味着”来加以强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概况了新时代具有的五个方面的鲜明时代特征: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些特征,就不能清醒地把握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发生转变。面对时代的重大变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精准地分析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根本改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正在向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两者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制定准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现实依据。对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必须认识到”,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正确研判和分析: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种认识,表明我们党对中国国情的判断既与时俱进,又实事求是,既充满自信,又保持清醒。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决定了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立足新的历史坐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牢记历史使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落实新发展理念 打造新的增长极

洛阳市统计局副局长 李国强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总揽全局,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引领未来。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进入“十三五”以来,洛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出了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认真落实洛阳发展新的战略定位、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发展思路,推出了60个重大专项和一批重点项目,实施了“964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总体上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去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31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9%,增速分别比去年一季度、上半年加快0.7和0.4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增速2和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比前年同期和上半年均前进3个位次;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自去年5月起增速连续5个月居全省第1位。洛阳经济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能加快成长,发展动力持续增强,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的特点。

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洛阳的战略定位。下一阶段,洛阳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在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上有所突破。

一是在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上下真功,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产业决定着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生死存亡。市委书记李亚强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洛阳率先发展的根基所在。打造新的增长极,洛阳必须着力于产业转型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引领、特色产业为亮点的产业新格局。坚定转型路径,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城区经济与县域经济“双向发力”、高端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双高引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双赢并进”的“四双联动”战略,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大省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在推进“三力联动”发展上下真功,着力提升发展内动力。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优势。改革是洛阳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导企业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创新是率先发展的第一动力,洛阳以政策先行先试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快推动自创区、自贸区“两区同建”,大力实施“双倍增”行动,着力打通“四个通道”、推进“四链融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申建洛阳综合保税区,完善自贸区综合服务平台,抓好全程电子化试点及国家商标注册洛阳窗口等工作,全力打造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三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下真功,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产城互动、城乡一体,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提高宜居宜业水平,增强城市品位和承载力。重点做好“一中心六组团”空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地下建设与地上建设相结合,着力增强交通、生态、产业、服务等综合承载能力。

四是在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上下真功,着力提升城市吸引力。绿色发展不限于环境保护,更不是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而是关涉到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等,是一场全方位的改革。在生态建设上,要以“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为切入口和突破口,统筹推进水、城、山、田、园、林、草、路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中西部地区低碳生态示范城市。

五是在构建现代交通体系上下真功,着力提升城市辐射力。坚持铁路公路、地上地下、域内域外协同推进,通过完善交通体系、打通交通干线、建设交通枢纽,构建高效顺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动洛阳加快由交通节点城市向全国性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转变,着力提升洛阳辐射带动力。按照“一体两翼一基地”的定位,加快推进洛阳机场改造二期工程,打造重要的旅游干线机场;围绕由交通节点城市向交通枢纽城市的转变,积极构建以十字形高铁为骨干、放射状城际铁路为主体、普速干线铁路为基础的铁路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三横三纵加三环、八方辐射建枢纽”的高速公路网,加快组团高速环线建设。

六是在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上下真功,着力提升城市影响力。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洛阳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中华民族“根在河洛”,华夏文明“根系洛阳”。重点通过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洛阳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历史文化的记忆传承和载体建设,彰显历史文化特色,着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