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专 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2月1日 星期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把推进“四个伟大”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 张红涛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四个伟大”所诠释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着眼于新特征、体现于新思想、贯穿在新征程、承载着新目标,成为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条“精神脉络”。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伟大”的丰富内涵,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推进“四个伟大”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第一,肩负新时代新使命,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更加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风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840年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建立了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第二,把握新时代新特点,把进行伟大斗争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进行伟大斗争,就是要敢于同党内外和国内外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坚决斗争。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第三,直面新时代新要求,把建设伟大工程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使党始终成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第四,开启新时代新征程,把推进伟大事业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和功业更加卓越。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的丰功伟绩,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一于伟大时代的伟大思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把推进“四个伟大”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副教授 吕海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党中央对中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新界定,也明确部署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任务——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特指中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所谋求和打造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经济体系,实现从促进“经济增长”向追求“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更加注重经济规模总量扩大,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区域发展日趋均衡,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其特点有三:第一,做优做强做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基础;第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基础;第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基础。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淘汰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盘活企业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和居民的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利润,补齐高端制造、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短板。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传统产业的比重,提升第二产业中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国民收入向政府部门分配的比重,提升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实现由政府集中大量财政收入向藏富于民转变,改善分配结构。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源泉。要构建“基础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在加大基础科学教研投入的前提下,攻关“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建设科学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发展路径。把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以及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作为改革突破方向和具体政策着力点,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创新型国家的推进。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四、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重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乃至世界级城市群;在城镇体系较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辐射带动作用较大的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区域性城市群;选取中西部各省区重点发展区域以培育地区性都市圈,形成地区性城市群。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现阶段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性制度保障和制度安排。其核心仍然是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率先使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当前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改革任务,是完善产权制度和优化要素市场化的配置效率。具体来说,要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预算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积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支持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在深化沿海开放的同时,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制造业进一步深度开放的同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通过对外贸易的全面、平衡发展,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贸易强国建设。

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打造共建共治新格局

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张瑞玲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不仅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更绘制出了蓝图、构建了顶层设计。

党委要发挥领导作用,政府要勇于担当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赤膊上阵冲在第一线。党委政府要从微观的社会管理环节中抽出身来,为群众和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留下足够的空间,鼓励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动员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也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并呈现增长迅速、主体多元、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我们只有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社会事业做实、做好、做到位,真正让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社会治理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一定要调动每一个公民的积极性,实现社会治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充分运用党委和政府赋予的工作资源和条件,做好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发挥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

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提升公众参与度。社会组织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的承接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分层日益细化,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利益主体呈现多样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流动加快,“社会人”替代“单位人”成为社会成员的主要特征,在这种巨变面前,如果继续实行单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势必产生日益扩大的管理鸿沟,社会矛盾也将逐渐尖锐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社会管理格局把社会组织推向社会管理的前台,包括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实际上并非政府责任的转移,而是政府供给公共服务具体方式和机制的转变,是政府为了向公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而将其具体生产过程让渡给社会组织”。要通过这种宣传,增强群体认知,让共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充分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

重视职业化力量的注入,增强社会参与力。社会工作者作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职业化力量代表,在引导公众参与方向、提高公众参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群众属性相比其他社会组织更加明显。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诞生,是为服务群众的直接现实需求而来,它的使命和价值在于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成长。其次,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十分关注社会事件,与其他社会组织关注行业事件相比,视野更偏向社会领域。例如,经济组织关注企业,行业组织关注行业,工青妇关注自身服务群体,而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则不一样,它的关注范围包括整个社会和社区居民。此外,在专业性方面,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具备专业素养,这是多数社会组织以兼职人员为主所无法比拟的。最后,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主要是通过向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在服务当中,使得社区里不安定的因素瓦解,帮助社区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减少社区内部的摩擦与不安,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扩大社会参与面。规划和建设好一支数量稳定、结构合理、服务优良的志愿队伍,引导和支持志愿者提供社会服务是当前实现社会参与的有力举措,要以建立健全公民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志愿者激励制度等法规制度为基础,在招募、培训、督导、交流、评估等方面逐步建立“社工引导义工”“义工支持社工”的联动机制,通过“两工”联动,积极倡导公民投身社会服务,不断壮大社会参与力量,形成社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全面带动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作用,弥补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不足,形成多元共治的社会管理格局,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对于提高管理效率、激发社会活力、满足公众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 推进新时代社会事业新发展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卢守亭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党的重要使命;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快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一项新的战略任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回顾五年成就基础上,立足新时代、新任务,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社会事业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为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推出了一大批惠民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获得感显著增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治理体系也更加完善。总之,五年来,社会事业领域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所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

当然,我们社会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尚有待加强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迈入新时代,这是一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愈加广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大力提升社会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基本方略。

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总任务,新时代社会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早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步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步走”的目标和任务: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使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为实现以上目标和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继往开来,高瞻远瞩,必将引领我国社会事业发展迈向新的征程,取得更大成就!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