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专 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2月6日 星期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创新驱动引领洛阳未来发展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邓国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在新时代背景下,洛阳也要用创新驱动引领未来发展。

一、用创新驱动促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曾经代表着中国制造水平的一批洛阳老工业企业,在近些年伴随着洛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了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加速了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加快了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要通过实施“9+2”工作布局,促进洛阳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和升级。一是以创新型试点建设目标为统领,认真实施创新主体培育、新兴产业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创新环境优化等五大创新工程;二是加快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强力推动高新区、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是加快创新创业人才体系建设,创新人才管理机制,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提高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四是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提高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二、用创新驱动提升旅游文化质量

旅游业是洛阳的名片,也是洛阳的支柱产业之一。伴随着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变化,必须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理念,努力提升洛阳市旅游文化内涵和品质。一是健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机制,把文化旅游业纳入洛阳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范畴,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业发展之中;二是打造一批创新驱动项目,立足生态与文化资源优势,依托洛阳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特色自然山水文化,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大力发展历史游、牡丹游、滑雪游、温泉游、生态游、体育游、工业游和都市游,重点加大旅游演艺、特色活动、休闲度假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开发力度,引进开发以丝路非遗嘉年华为代表的融合游览、观光、演艺、餐饮等众多要素的新型旅游综合类产品,丰富景区内涵,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三是打造一批跨界融合项目,树立“全域旅游”理念,深耕“互联网+旅游”领域,推进旅游与文化、创意设计、工业、农业、林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统筹抓好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三、用创新驱动制导精准脱贫

洛阳下辖的县(市)区多位于山区,其中嵩县、汝阳县、洛宁县、宜阳县和栾川县为国家级贫困县,伊川县是省定贫困县,有669个贫困村,约占行政村总数的1/4,贫困人口31.67万,贫困发生率为6.6%。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因此扶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

认真落实中央“五个一批”举措和省委“转、扶、搬、保、救”的要求,实施洛阳市十一项工程,其关键和核心就是要用创新驱动支撑精准脱贫,高度重视科技扶贫工作,把科技扶贫工作摆在各级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面对新形势下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根据贫困地区科技需求,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化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把精准扶贫与创新驱动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依靠科技创新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开展智力扶贫,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推进贫困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贫困地区科普工作,选派科技干部和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挂职锻炼;二是落实科技部建设“星创天地”和科技园区计划,在有条件的贫困县至少建设一个科技园区,构建线上线下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进创业式扶贫,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创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精准脱贫,促进创新驱动、区域发展与贫困人口脱贫紧密结合;三是要有好的规划,探索“一县一团”模式,实施“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编制好“十三五”科技扶贫专项规划。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确保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不偏移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刘福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作为执政党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首先,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并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其次,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再革命迅疾发展,网络运用大众化、网络表达匿名化、网络传播高速化,全民发声和各种话语体系不断涌现,意识形态领域的传统斗争格局被打破,互联网已然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按照总书记“巩固红色地带,打压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的要求,积极建设强大网军,精心组织网上斗争;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加大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降低信息传播的随意性。加强网络技术革新和创新,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牢牢掌握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最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原则,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加强对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推动重大部署、重要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上,一定要有鲜明的态度、坚定的立场,领导干部要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阅看本地区本部门主要媒体的内容,带头把住本地区本部门媒体的导向,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

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在市县党校和行政学院(校)开设意识形态工作课程和讲座;加强网络传播体系、新型网络媒体、政务新媒体等舆论阵地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做好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的规划建设;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引导培育良好的民风民俗。

中国走进新时代,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过程中,必须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确保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不偏移。

认真贯彻落实制度治党新举措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王洲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把制度治党作为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总体布局的一条红线提出来,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对实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意义重大。

一、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的始终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是要把制度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把尊崇党章、彰显党章权威制度化,用庄严的仪式严肃的形式学党章用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二是要把制度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要坚持学习党的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自觉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觉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战略推进工作,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三是要把制度贯穿于党的组织建设。要通过制度化的安排使党组织能够发挥政治功能,更好地担负起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发现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要改变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现象,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把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化。要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四是要把制度贯穿于作风建设。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坚持以上率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五是要把制度贯穿于纪律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化才能确保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必须把党的纪律建设制度化。要坚持执行党的纪律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制定党的纪律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

二、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制度治党新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制度治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必须认真学习,认真领会。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巡察制度由上到下逐步延伸到基层,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体现了中央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就是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是反腐败制度化体现,对于彻底解决腐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国家立法实现海晏河清、朗朗乾坤。三是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四是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形成巡察巡视的合力,实现上下联动的目标。五是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这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由此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六是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实现与我国现有法律的接轨,提升国家监察的权威性。七是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形成中国特色的制度监督体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洛阳发展机遇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冯超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经济部分的表述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那么,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是什么?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洛阳在这一进程中有什么机遇呢?

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目前正在迈向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文化,还包括蓝天白云的自然环境、政治参与感、社会安全感和分配公平感等,更加重视人的感受和全面发展。这是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历史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美国、欧洲、日本等面临经济复苏乏力困境时,中国要如何实现“新三步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说明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作用。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化生态系统”“现代化社会体系”“现代化法制体系”等相对应,包括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两个原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条主线,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及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系共四个组成部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路径包括六个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要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和两种核算方法来看。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在市场交易中有买卖双方,分别对应需求和供给,从而有购买者的支出和生产者的收入,分别对应核算GDP的支出法和收入法。从购买支出(需求侧)角度看,对应的是消费、投资、净出口,也就是常说的“三驾马车”。其中,需求管理在短期内就能见效,但也存在弊端,在上一轮政策刺激中,一些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导致了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

在当前背景下,宏观经济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供给侧”就是从市场中企业供给角度出发,激发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和创新等五种要素的活力,提高效率。“结构性”意味着并不是产品或劳务生产总量过剩,而是要进行质量、效益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心词是“改革”,即通过改革实现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在过去几年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前提下,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从做“减法”变成了做“加法”,更加注重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及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水利、铁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同时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总体来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路径承担不同的使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乡村振兴是基础环节和基本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是空间结构布局的重要路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制度保障,全面开放是自我强化机制。

洛阳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开放等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已然显现。去年,河南省委常委会研究并原则通过《关于统筹推进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战略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河南省将强化国家战略规划平台统筹联动,放大政策集成效应,聚焦“三区一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城市群),构筑河南未来发展的改革开放创新新支柱,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有力支撑。

在“三区一群”战略中,河南自贸区中设有“洛阳片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包括洛阳,在“中原城市群”战略中,洛阳被国家和河南省定位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可以说,洛阳在河南诸多城市中得到的政策支持仅次于拥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郑州,洛阳自身也积极响应,提出了“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和“9+2”工作布局,致力于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全省新的增长极。相信随着十九大报告中诸多促进发展政策的落实,洛阳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时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