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版:文 体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2月9日 星期
偃师市高龙镇部分农民成立诗社,传递家乡好声音
一群农民的诗意生活


偃师市高龙镇是个远近闻名的商贸物流小镇,近年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活跃在镇上的一个农民诗社,一群舞文弄墨的农民让这片乡土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近日,记者聆听了这些农民饱含诗意的故事。

1 因诗结缘办诗社

“这些年的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你能否牵头成立个诗社,写诗反映农村新风貌?”2016年6月,高龙镇左村村民左永生听到该镇文化站站长魏应超的话,感到不可思议,“咱农民还能成立诗社?”

最终他还是接受了魏应超的建议,并且由于他近年一直在乡镇企业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就自荐当了高龙文化诗社的社长,还物色了十几个“文化人”,拉开了诗社这面大旗:退休干部刘龙喜曾在农业部门工作,被推选为秘书长;高中毕业的秦俊霞对电脑感兴趣,当起了诗刊美编制作;电工姬万通负责QQ群和微信群管理;一些戏曲、舞蹈、快板爱好者也加入其中。

“成立诗社,为的是传递家乡好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左永生自豪地说,每逢端午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诗社就会开展诗歌朗诵、采风等活动,便于成员汲取灵感,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2 农民笔端诗意长

“三尺讲台塑灵魂,不忘山村育人才”“勤劳善良环卫工,无愧美容大工匠”“改革春风暖,百姓生活好,日子似蜜甜”……

翻阅高龙文化诗社编印的诗刊,一首首饱含热情且富于文采的诗词,传递出新时代农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这些诗词创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质朴,既描绘了家乡山水,也颂扬了身边人、身边事;既有新体诗,也有古体诗。

左永生介绍,诗社成员以农民为主,也有在职或退休干部、个体经营者及在校师生。扛起锄头搞生产,他们是为了生计奔波的“泥腿子”;放下农具吟诗篇,他们是咏物言志的诗人。

左永生上学时爱好写诗,如今依旧是位“创作狂人”。由于白天要上班,他每天早晨六点就起来看书、上网、写诗,多年来早已形成习惯,至今已经创作诗词300余首。

诗社成员孙冬梅年近半百,丈夫在外务工,孩子在上学。在她患病住院期间,诗友们纷纷捐款并动员爱心企业,为其解决了3万多元的医药费。“病魔固然使我痛苦,但我仍要把生活过成一首诗。”她坚强地说。

3 诗歌记录新生活

左永生表示,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农村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忙着挣钱,写诗和爱读诗的人已经不多了,希望政府能够大力扶持诗社,让更多的农民朋友用诗歌记录身边的好人好事、风土人情,促进村子的文明和谐与文化普及。

为了让诗社的日常工作更有保障,镇政府为诗社提供了场地和部分活动经费。诗社还邀请大学教师、诗社骨干为成员义务讲授诗词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与当地的咏舜书院等文艺组织合作举办书法、歌舞、诗歌朗诵等活动,增强了诗社的吸引力。

目前,高龙文化诗社已有成员120多人,其中有一半是被诗社氛围吸引加入的全国各地网友。诗社成立近两年,出了3期内部诗刊《诗乡墨韵》,发表诗词作品1000多首,其作者既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少年学子。

“诗歌艺术滋养了这方土地,成为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魏应超说,这群农民诗人耕耘在天地之间,他们的情感贴近大地,诗句朴实而真诚,吟出了新时代农民的心声。

本报记者 姜明明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