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4月4日 星期

莹质良工先秦镜
□李国强 文/图
战国 鎏金三龙镜
战国 五山镜
商周 弧线纹镜
战国 羽翅纹花叶方镜
扫一扫,关注“人文河洛”(renwenheluo)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人文河洛”系《洛阳日报》品牌之一,让我们在这里触摸河洛大地的人文底蕴,感受洛阳历史的厚重魅力。
商周 叶脉纹镜

古拙质朴的商周铜镜、臻美厚重的春秋铜镜、繁复细致的战国铜镜……先秦时期,随着冶金业的发展,中国铜镜由简入繁,快速发展,直至春秋战国时达到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商周铜镜距今年代久远,这一时期出土实物数量有限,除考古发现外,民间也时有发现,国内学界对这一时期的铜镜分类和数量都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商周铜镜古拙质朴,其开辟铜镜历史的划时代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对商代铜镜的数量和分类,国内学界意见并不统一。高西省先生在《论早期铜镜》一文中记载:迄今为止,共发现商代铜镜十四面,其中见于报道的属商墓出土的有六面:一面出土于大司空村25号,一面出土于侯家庄1004号,另外四面出土于殷墟妇好墓。国内著名学者孔祥星、刘一曼在《中国古代铜镜》一书中认为“目前殷商铜镜共发现五面”。昭明、洪海先生《古代铜镜》以及管维良先生《中国铜镜史》中也持此说。而聂世美先生《中国镜文化——菱花照影》中则认为“殷商铜镜至今一共发现九枚”。

目前考古发现的商代铜镜镜型均为圆形,镜面近乎平面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钮。纹饰在前代几何纹饰基础上,新出现了植物纹饰,即产生了叶脉纹镜。以钮为中心,由斜线、直线、乳钉纹、叶脉纹或联珠纹组成带状纹样。其镜背均匀地分成四个区,每个区由放射直线和斜线组成四片叶脉状图形,相邻两片的斜线正反相间,形成规则排列的有茎有叶的两片叶纹。

周代铜镜国内考古学界统计数量不一,少的认为仅有16枚,多的认为有53枚。西周铜镜也都是圆形的,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已不再是商代的桥形,还有橄榄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

这个时期的铜镜基本以素镜为主,特别是早期,几乎全为素镜。所谓素镜就是指镜的背面没有纹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但其纹饰仍然是传统的几何图案。西周晚期铜镜纹饰打破了传统的几何纹饰和植物纹饰的风格,新出现了动物纹饰,即出现了鸟兽纹镜。如1957年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西周铜镜,铜镜上铸有鹿纹、鸟纹和虎形纹。

商周铜镜材质以红铜为主,铅锡成分很少,红铜容易生锈,后世发掘出土的商周铜镜一般锈蚀比较严重。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青铜铸造技术也有所进步,铸镜业、铸钱业、铸剑业以及镂、错、镶等工艺都获得了较大发展,尤其是铜镜铸造业开始发达,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期,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的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南迁移的重要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在夏、商、周三代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全面发展。这一时期无论是铜镜的铸造工艺,还是铸造的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齐家文化和商周时期,铜镜以光素无纹饰者居多,有纹饰者也以几何纹为主。到了春秋战国,纹饰已达15个大类,并且出现了各种特殊工艺装饰艺术,如涂朱绘彩图案、金银错图案、透空雕图案等。初起时期简陋、粗糙的铜镜,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创造和修饰已臻美轮美奂的境地。春秋战国时期镜纹的最大特点是主纹和地纹相结合,这是有别于其他时代铜镜纹饰的特征之一。而且这一时期的镜型轻薄灵巧,形式多样,圆方皆有,直至战国中晚期少数镜类始渐加大、加厚。

详细来说,与战国铜镜相比,春秋铜镜的数量、品种都很少。春秋铜镜的风格,既继承了西周铜镜的传统,如仍以素镜为主,又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它打破了铜镜仅有圆形的格式,出现了方形镜;并一改早期铜镜纹饰仅用阳线、构图简朴的手法,铸出了透雕繁缛的图纹,这给战国铜镜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时代,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文化艺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此时,商周以来青铜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等级象征的礼乐器逐渐衰落了,而日常生活用器得到了普遍发展,特别是铜镜。

铜镜在战国时期,至少在统治阶级中已经普遍使用了。古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战国人使用铜镜的记载,如《韩非子·现行篇》:“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楚辞·九辩》:“今修饰而窥镜兮。”《战国策·齐策》:“朝服、衣冠窥镜。”

战国铜镜能够取得大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青铜冶铸技术进步,作坊内部分工更细密,这些都为创造新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是经过商周以来的发展,至战国时期铜镜的合金比例已趋于科学和稳定,大大提高了实用效果。战国铜镜以规范化的形制、精美的装饰纹饰,标志着中国古代铜镜已经从早期的稚朴走向了成熟。

战国铜镜不铸铭文,除素面的外,这时期铜镜纹饰繁复细致,明显追求繁缛,纹饰常常布满镜子的背面,大致可归纳为15大类:素面纹、弦纹、云纹、羽状纹、蟠螭纹、山字纹、菱形纹、四叶纹、连弧纹、龙凤纹、兽纹、几何纹、云雷纹、兽面纹、狩猎纹。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工艺新颖的鎏金、错金银、彩绘和透雕镜,纹笔为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战国时期还出现一种较为罕见的套镜,这种镜为镜面与镜背分铸,然后将镜背扣合于镜面背部的凹槽。

战国铜镜在考古发现的地域上是比较广阔的,从出土的铜镜数量上看,南北悬殊很大,南方出土的铜镜不但数量大大超过北方,而且质量好,花纹多精美。今湖南、河南是战国时期南、北两个重要的铜镜产地。湖南铜镜轻薄、精美,图案多作双层处理,一般是在精细地纹上再加各种主题浅浮雕。河南则以铸造精美的金银错纹镜而著称。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