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4月9日 星期

春风吹来万象新
——我市近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去年,嵩县黄庄乡星石村半坡组贫困户张迷娃,从深山里搬到新建成的河东汝南社区。面对现代化的新厨房,想想过去的老土灶,张迷娃笑得合不拢嘴 记者 曾宪平 刘冰 摄

(上接01版)

产业扶贫拔穷根——

结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大力发展沟域经济、来料加工、乡村旅游、光伏扶贫等产业,推广股金、租金、薪金“三金”带贫模式,栾川生态旅游、嵩县中药材种植、孟津都市农业等已经形成气候,越来越多的群众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

如今,伴随乡村振兴扬帆启航,返乡创业的种子正植根于农村广阔天地,呈现出勃勃生机。同时,我市积极发展普惠金融,2017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5.4亿元,让脱贫路上“不差钱”。

民生保障兜底线——

脱贫攻坚不能留下“锅底”。近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不让一家一户一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针对因病致贫问题,我市正在加快构建贫困人口医疗再保险制度,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困难群众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的基础上,为贫困群众就医报销再添一道“保障线”。

针对因残致贫问题,我市探索推出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集中供养政策。今年,全市有脱贫任务的乡镇将建设110个托养中心,实现“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

攻坚拔寨新举措——

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到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设立,再到电子商务进农村……如今,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统领下,一系列脱贫创新实践蓬勃开展,众人拾柴汇聚起澎湃力量。

锻造作风促脱贫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才有真情。”在不久前的第一书记轮换中,市法制办干部郝大鹏离开了朝夕相处两年的汝阳县斜纹村。其间,他抓党建、搞建设、兴产业,赢得乡亲们的拥护。

日前,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组织部等单位联合表彰一批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先进单位,以郝大鹏为代表的我市33名第一书记和21个单位名列其中。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活跃着一大批素质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扶贫干部。他们在一线留下脚印、洒下汗水,锤炼党性、树好形象,渐渐从乡亲们眼中的“外来人”变成了“一家人”。

干部当代表,单位作后盾。各派出单位认真落实“单位联村支部结对”要求,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和工作支持力度,有力发挥了后盾保障作用。

脱贫攻坚,最艰巨的任务在基层。强本固基,才能打赢打胜。近年,我市以“河洛党建计划”为契机,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呈现出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两加强、两促进的可喜局面。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识别、帮扶、核算不精准,政策宣传、政策落实、产业扶持、责任履行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追根溯源,都是工作作风不扎实造成的。

今年,是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我市闻令而动,全面部署开展“一转三推进”活动,即坚持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持续转变干部作风,着力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村入户,着力推进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落细,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举措落地见效,确保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与此同时,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在脱贫攻坚领域开展干部作风问题专项监督和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真正让作风“虚火”降下来,让脱贫工作硬起来。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后半程。迎着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在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将立下愚公移山志,朝斯夕斯,念兹在兹,全力以赴,不胜不还! 本报记者 白云飞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