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建成的定鼎门广场上游人如织,该广场与北侧的定鼎门遗址博物馆连成一体,成为市区又一处文化地标。
时间回到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成功申遗,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正是其中一处重要的世界遗产点。
时间再往前推移,1900多年前,班超从洛阳出发重新打通丝路;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诏开通济渠,五年后,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正式形成。
…………
一条是连接东西文明的丝绸之路,一条是贯通中国南北水路交通的大运河,在洛阳有了交集。作为全国唯一“双申遗”城市,近年,我市抢抓党中央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重塑历史辉煌。
■ “昨日”:丝路与大运河在洛交汇
洛阳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起源于公元73年。
东汉王朝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与中原隔绝半个多世纪后重新连接。班超派属将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直达波斯湾,也大大扩展了丝绸之路的范围。
目前,洛阳不仅拥有许多关于丝绸之路繁华景象的翔实史料记载,还留下了许多闪耀着珍珠般光泽的文化遗存。
而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也是华夏文明不朽的丰碑。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下诏:“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正式形成。
隋唐大运河不仅是南北的交通线,还是一条流动的文化动脉、经济走廊——西接陆上丝绸之路,东连海上丝绸之路,洛阳成为八方辐辏、万国咸通的交通枢纽,极大地促进了中原地区和全国乃至世界的联系。
■ “今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遗产文化
近年,洛阳担负起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的历史担当,着力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取得了重要成果。
文物保护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尊重历史、立足保护、注重传承”的要求,加快对洛阳文物资源进行全域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不占压重要文物遗迹为前提。市文物部门和规划部门编制了《洛阳全市域文物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做到多规合一,对城市建设进行顶层设计。
遗产展示项目持续推进。我市谋划建设了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两个考古遗址公园,同时偃师商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更加凸显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城市形象。
文化对外交流愈加频繁。在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中,洛阳展出了大量精美的丝路文物,让众多驻法使节赞叹不已。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大运河文化论坛、新时代“一带一路”城市产融合作论坛先后举办,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洛阳进行了广泛交流,助力洛阳更好弘扬优秀遗产文化。
■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洛阳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洛阳延续城市文脉,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如今,按照“守正出新、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的总体思路,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步伐不断加快。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市正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为核心,打造洛阳文化旅游“升级版”,加快实现由“老三篇”向“新三篇”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坚定文化自信,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正向着建设成为具有洛阳特色、华夏气派、国际水准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坚实迈进。
本报记者 李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