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洛阳·县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5月30日 星期

发展扶贫产业 变“输血”为“造血”
孟津产业扶贫实现企业发展与贫困户受益双赢
送庄镇的鲜花扶贫基地

昨日,在位于孟津县送庄镇的十里香草莓种植基地,50多岁的李京欣正在新建的无土栽培草莓大棚里忙活着。他既是草莓园的工人,又是该镇朱寨村的贫困群众。

在这里,他不仅可以长期从事栽种、除草、剪枝、施肥等基础劳务,每个月可挣2000元,而且每年还可分得3亩土地承包款3000元。在该园像他这样的贫困群众有150多人。

产业扶贫是孟津县委、县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从广大贫困户的实际着想,理顺“输血”与“造血”功能,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的具体举措,也是该县把产业培育作为推进精准扶贫、提升脱贫“造血”功能的一剂“猛药”,是贫困群众实现“造血”的根本途径。该县因地制宜培育不同的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吸纳带动贫困农民脱贫的能力,让特色产业帮助越来越多的群众摘掉“贫困帽”。

该县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技扶贫项目、到户增收项目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紧密结合,大力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和扶贫龙头企业,让更多贫困群众到产业基地务工,学习脱贫致富技术。目前,全县已催生出规模在500亩以上的产业园区55家,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69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多家,带动贫困人口6000多人,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嬗变。

一些群众想上致富项目却没有资金,一些群众虽有项目却缺乏技术,这些难题怎么解?孟津县以“市场有保障、产品有销路、企业有资金、风险能托底”为原则,引导群众与龙头企业合作,筛选出鑫沃牧业、龙浩农业等农业带贫企业30多家,实施托管经营模式、合作帮扶模式、资产受益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就业带动模式等,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合作社支撑、群众广泛参与”的局面。

白鹤镇党委、镇政府鼓励各村在党支部组织下,成立扶贫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享受的到户增收补贴等资金入社参与产业扶贫项目,享受分红。目前,该镇已成立了王良溢香种植、曙光绿野养殖等多个种养专业合作社和田园之春、枫华循环等多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建立了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以代养代种的模式实现贫困户脱贫与企业发展壮大的双赢,已有300多户贫困户参与其中,实现在种养产业链上脱贫致富。

常袋镇拐坪村地处沟岭区,多数贫困群众仍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生,产生的饲草资源非常丰富。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驻该村第一书记刘振峰,统筹利用贫困户到户增收资金,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运营,大力发展产业化养殖。如今,项目总投资已达到78万元,新建的现代化养羊大棚已存栏澳湖羊1000多只。养殖合作社还将为有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小羔羊和养殖技术免费培训,引导贫困户额外自营。

该县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企业发展与贫困户受益的双赢。在龙头企业的辐射劳动下,全县发展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23万亩,发展生猪、奶牛、肉羊等产业养殖50多万头(只),涌现出万亩优质水稻、万亩高产莲菜、万亩黄河鲤鱼、万亩孟津贡梨、万亩无公害蔬菜、万亩苗木花卉及万头奶牛、万头生猪、万只肉羊等一批“万字号”农业产业项目,目前,已带动2281个贫困户6722名贫困人口实现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郑战波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