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国资委获悉,截至7月10日,全市27家市属县属“僵尸企业”全部完成处置工作,比省定时间节点提前2个多月完成。
通过处置“僵尸企业”,我市运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同时以“僵尸企业”处置为引领,助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
精准识别精准分类
依法合规有序推进
所谓“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按照中央、省确定的划分标准,处置工作重点为钢铁、煤炭行业,结合企业实际,适当扩大至有色金属、建材、船舶、炼化等产能过剩行业和资源枯竭矿山。
市委、市政府把“僵尸企业”处置作为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于去年6月出台了《关于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见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方案》,强力推进全市27家市属县属“僵尸企业”处置工作。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要求,今年9月底前,要完成全省千家“僵尸企业”处置目标。我市按照“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发力、精准处置”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制订科学合理的处置方案,依法合规有序推进。7月10日,我市27家“僵尸企业”已全部完成处置任务,其中2家兼并重组、4家盘活脱困、10家关闭注销、11家依法破产,后续资产处置和职工安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科学处置“僵尸企业”
推动企业“强身健体”
2017年12月18日、2018年6月25日和6月27日,洛阳国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宏集团)下属的洛阳黄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洛阳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市黄河机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僵尸企业”,分别按省定标准完成处置任务。
在处置过程中,国宏集团坚持实事求是、分类处置,对完全丧失价值和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的煤电集团,依法破产清算;对长期无核心业务的黄河机械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清算注销;对业务同类管理的黄河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兼并重组。
抓住“僵尸企业”处置这个“牛鼻子”,国宏集团认真排查企业在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助推企业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国宏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7.84亿元,同比增长63.96%;资产总额179.49亿元,同比增长24.51%。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