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县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8月2日 星期

宜阳:用榜样故事引领脱贫道路

看到蔬菜长势喜人,乔倍志倍感高兴
李向乐(左)和第一书记在鸡舍里商议下一步养殖计划
李高峰(中)帮村民在网上挑选商品
闫刚站在管理鸽舍

落实自主脱贫奖补政策,设立发展生产奖、务工就业奖和脱贫光荣奖,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今年以来,宜阳县围绕“我脱贫我光荣”“讲好脱贫故事”,组织评选脱贫模范,在县、乡、村巡回宣讲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充分运用电台、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对脱贫典型进行广泛宣传,以“脱贫的榜样”激励贫困群众,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少走弯路,激励更多贫困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拔掉“穷根”。

乔倍志:草莓映红脱贫路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8月,难得一个凉风习习的早晨,宜阳县高村镇丰涧村一个大棚里,走出来个精神矍铄的老汉,他哼着的曲子很轻快,步伐更轻快。

提起乔倍志,村里人都要夸一句“能人”。“老乔现在可是俺们村的致富带头人,钱袋子鼓起来了,新房子也盖起来了,咋能不美哩!”听着第一书记刘德国的打趣,乔倍志感慨良多:“以前熬穷光景,现在过好日子,靠扶贫政策对路子,也得自己抖起精神干事。”

2016年,被评为贫困户,老乔沉闷了好久:“觉得挺没面子的,可谁让咱没技术,打个工也只能干力气活儿,几亩庄稼只能管吃饱,家里日子紧巴巴的。”

转机出现在村里整合扶贫资金建起大棚之后,老乔成了第一批承包大棚的贫困户。镇上、村里有啥培训,他比谁都积极,笔记记得密密麻麻的。草莓生长旺季,他每天凌晨四点到棚里给草莓苗子通风透气,还要不时观察湿度、温度、通风情况,一丝不苟。

头茬草莓红了,给了老乔一个大惊喜——1斤草莓就地能卖15元,一直卖到了5月,2个草莓大棚给老乔带来了1万多元收入,当年就脱了贫。

2017年2月,省长陈润儿到宜阳调研脱贫攻坚工作,还到老乔的草莓大棚里察看。“省长要俺别光脱贫,还得靠劳动致富奔小康哩!”

当年,老乔又承包了1个大棚种草莓,动手早、下劲足,草莓长势好、结果早,11月就上市了,每斤能卖45元,1个大棚毛收入就能达到1万元,老乔把家里房子翻盖一新,从村里的贫困户变成了“富足户”。

乔倍志高兴地算起了这两年的收入:除了继续种好草莓大棚,他还申请到了政府补贴养牛项目,牛犊卖了5000元;在村里当保洁员,每月工资350元;又承包了5亩地种辣椒、花生、西瓜等,一年收入15000元。另外还有退伍军人补助一年1440元,60岁以上老人补助每年984元。

一项项惠民政策,一个个脱贫产业,光景好时,一家子年收入加起来有七八万元,“真金白银”鼓起了他脱贫致富的底气:“8月就能移栽草莓新苗了,来年俺准备再包7个大棚,10个棚全种草莓。”老乔目光所望的地方,棚里新整的土壤疏松肥沃,等待着又一茬草莓从小到大、从青到红,映红脱贫路。

李向乐:敢想敢干战贫困

面对白血病,他愈挫愈勇、百折不挠;面对贫穷,他不等不靠、全力以赴。

他叫李向乐,是宜阳县白杨镇西马村人。大暑天里,他每天都要忙着给新投放的9720只青脚麻幼鸡通风、调温、放料、加水喝。“上个月刚卖掉一棚白羽乌鸡,还养过雪山草鸡、优黑、优黄”,说起养鸡他头头是道,“一棚鸡能挣2万多元,一年可以出三四棚鸡。俺这是‘公司+农户’模式,不用操心技术服务、销售渠道,把鸡养好就中。”

这样干劲十足的30岁农村汉子,却曾饱受病魔和“穷魔”的双重折磨。2014年9月,他被确诊为白血病,花光家中积蓄,还欠债近10万元,虽然最终战胜了病魔,他却成了贫困户。

精准扶贫政策就像一场及时雨,大幅缓解了李向乐家的困境,但这个倔强的农村小伙儿不想“等靠要”:“不能总依赖政府啊,趁年轻自己得多打拼。”

接下来的两年,他每日辗转于家和鸡场之间。从收获养鸡的“第一桶金”2.6万元,到如今已先后出棚6批不同品种的鸡,他在养鸡这条路上越走越稳当。

养鸡每年毛利润有八九万元,除去饲料、运输、电费等费用后可实现净利润5万余元,折合近两年收益,李向乐已偿还所欠债务并略有结余,于2017年顺利脱贫。

李高峰:小键盘敲出脱贫歌

8月,酷暑难耐,宜阳县白杨镇上章屯农村淘宝服务点里,坐在轮椅上的李高峰斜靠在电脑桌前,右手摊放一边,左手灵活地晃动着电脑鼠标,边浏览网页边跟前来拿快递的李阿姨答话。他笑着说,这是今年夏天他帮村民在网上购买的第10台空调。

29岁时,他在工地干活时被高空坠物砸中颈部,造成胸部以下神经失灵,紧接着是母亲突发脑溢血丧失了劳动能力,不堪重负的妻子选择离开,他的生活陷入了极度穷困。

2016年,在多次入户沟通后,了解到李高峰在外打工时曾专门学过电脑维修知识,帮扶责任人常光辉建议李高峰开设农村淘宝点,通过为村民淘宝购物来增加收入。

众人帮衬着,李高峰把服务点建在了村里的爱心超市里,既能服务贫困群众,也算有了份稳定工作,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

这个买衣服、电器,那个买农药、化肥,忙碌的生意使他的生活渐有起色。国家低保、教育、医疗卫生、企业分红等各项政策补贴,加上农村淘宝服务的返点收入,使李高峰家很快达到了脱贫标准,于2017年顺利脱贫。

闫刚站:从打工汉到“鸽司令”

“开饭啦开饭啦!”随着吆喝,闫刚站推着饲料车,在一排排鸽子笼之间穿梭,娴熟地添水加食,1万只鸽子欢快地咕咕叫着。

从打工汉到“鸽司令”,闫刚站的故事还得从1年前说起。

早年间,因性格木讷,又没有技术,闫刚站外出打工只能干点累活粗活,收入低得只能维持温饱,妻子患病无法干活,一家人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闫刚站一筹莫展。去年村里建起鸽子场,优先接纳贫困户务工,老闫动了心。可高兴了没多久,他又打起了退堂鼓,自己没经验,万一养砸了可咋办?

笨鸟得先飞。村里请了养殖专家来讲课,闫刚站逮着机会就跑去请教。知道鸽子适应能力强、好管理,他有了信心,决定去养鸽场试一试。

当上饲养员后,闫刚站每天都早早起床清扫鸽粪,接着开始定时定量给鸽子喂玉米和豌豆,检查鸽子喝水的水槽,跟随鸽群,查看鸽子粪的颜色、气味等,及时防治鸽群病害,保证雏鸽正常生长,渐渐地,他也成了养鸽“专家”,被村里人笑称为“鸽司令”。

7月末,天儿热得像下了火,老闫照旧准时来到鸽场。在这个小天地里,老闫一反常态,不像在别人面前那样沉闷木讷,他步履轻快而稳健,心里盘算一下,务工加上年底分红,一年收入近2万元,还能离家这么近,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张珂 靳会利 周伟星/文 田义伟/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