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8月30日 星期
昨日的院士咨询会上,两院院士踊跃发言,为“洛阳创新”建言献策
院士把脉问诊 助力产业创新


昨日下午,一场“群星闪耀”的院士咨询座谈会在洛阳市会议中心举行。

面对我市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急切愿望、寻求合作的真挚请求,居于我国科学工程技术发展最高峰的两院院士们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一一进行解答,展现出我国科技工作者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勇于奉献、不断创新的可贵品质和高尚精神。

本报特采撷其中部分院士的真知灼见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 郭东明院士(大连理工大学):

作为老工业基地,洛阳面临的竞争仍然很激烈。洛阳要在中原城市群乃至全国创新版图中确立更重要的位置,就要更加重视创新和人才。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洛阳还要进一步谋划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产业创新中进一步聚焦。要想办法吸引国内外具有高新技术的优势单位来洛建立相应的研究院,并和本地现有产业结合,提升产业创新水平。

在人才引进方面,洛阳应更加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在引才工作中,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针对面向未来的产业,即便人才不常驻本地,人过来建立产业创新基地也可以。人才来了,相应的投资资金就会跟着进来。

● 屠海令院士(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对政府部门而言,要把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上去,需要统筹利用好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手。首先,要围绕产业创新出台好的政策,并为企业服务好,此外还应结合本地禀赋,在较高的层次搞好顶层设计。其余的可以交给市场,用看不见的手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 黄庆学院士(太原理工大学):

围绕创新发展,洛阳应该更加尊重人才,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清华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近年引来了一大批清华大学优秀校友和毕业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引才案例。

产业发展需要引才,以洛阳的钼、钛相关产业发展为例,这些产业往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的潜力巨大,也更加需要发挥高端人才的作用。

谈到工匠精神和工业文化,工业讲究固本强基、刨根问底、精益求精,商业是考虑宣传、广告、包装。我们经常把商业文化和工业文化交织在一起,有时影响了工业做大做强做精。期盼洛阳能在打造中国“质”造中先试先行,打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和工业文化,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工业企业。

● 胡正寰院士(北京科技大学 ):

我们团队目前采取轧制的方法制作回转体零件,该项技术在国内多个省、市得到推广,相对于锻造和切削等传统制造手段,轧制法的效率能提高数十倍,可以节约材料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三十之多。这样的技术能否与洛阳结合起来?仅以我们参观的几个大厂而言,该技术均对相关产品的制造有很大应用潜力。另外,河南科技大学魏世忠教授团队研究耐磨材料,与我们团队的新型工艺结合紧密,希望将来在洛阳能够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工厂,进一步助推当地制造业升级。

● 赵振业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关于洛阳发展,我主要谈三个感想。第一是“跳出来”,即摆脱既定思维,“另起炉灶”搞创新。搞产业创新,一定要在原有的做事方法和观念上进行转变,不能沿着旧路做事。第二是“多聚焦”,想在跨界大的多个领域同时取得成就是不可能的,地方发展需要“聚焦再聚焦”,真正找到契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做好做强,实现“少而精”,达到“亮起来”效果。第三是“留人才”,地方发展,培育人才不能靠别人,一定要靠自己,通过积极发展当地教育,打通产学研流通机制,摆脱环境不吸引人、地方留不住人的困境。

● 顾金才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

洛阳的许多大厂在历史上十分辉煌,如今的加工制造能力也非常可观,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对于现代创新来说,洛阳的现代化工厂数量较沿海城市而言还相对较少,应积极建设现代化工厂,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持续发力。

此外,在国防工程领域,洛阳产业向深海领域奋斗大有可为。洛阳注重发展机器人产业,一些企业也在这一领域做出不少成果,但目前涉及深海环境下的研究还有待提升。建议具备相关基础的洛阳企业可以针对该方向开展工作,为系列海底防护工程建设提供必要支持。

● 曹春晓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机械工业素有“工业心脏”之称,决定着整个工业的生命力。洛阳想要做强现代工业,我建议从“机械工业+”入手,让机械工业加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将机械工业与信息工业紧密结合,成为先进的、强有力的增长点。

● 雒建斌院士(清华大学):

美国底特律曾经是辉煌的工业城市,有“汽车之城”美誉,但眼下已陷入萧条,原因在于底特律一直固守传统产业,没有更新发展理念。而美国的波士顿、旧金山则是欣欣向荣的活力之城,这两座城市的创新能力非常强,靠的就是强大的研发团队、产业支撑和科技金融。科研、产业、金融三结合,使得他们不断更新优势产业,保持城市发展活力。

洛阳也可以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目前,洛阳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研发团队,有着强大的产业背景,如果再加上金融这只“手”,相信洛阳很快就能腾飞。

● 李应红院士(空军工程大学):

我看了洛阳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油化工、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方面的产业规划,对于洛阳的产业发展,我认为胆子还可以再大一点,步子可以迈得再大一些,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支持力度,真正产生集聚效应,实现产业大发展。

● 王建宇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提起洛阳,我并不陌生。今天我参观了洛阳的3家企业,我觉得洛阳作为国家重工业基地,基础是非常好的。在中信重工和中国一拖集团,我看到了原来在国外才能看到的无人生产的大车间。这说明洛阳在跟踪国际产业的前沿发展上花了很大力气,而且在机械工业方面洛阳有很多领域都走在全国前列。现在洛阳提出进一步创新,我对洛阳的发展很有信心。

● 干勇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部地区在工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进步很快,但是产品仍处于中端,要想往更高端发展仍面临一定难度。

我认为在创新体系中,产业集群的建立必须有平台经济体。以轴承为例,从轴承的设计、材料选取、制造、润滑、热处理等环节都要集聚发展,需要各个环节又精又专,必须有一个平台。建议政府牵头搭建大数据平台、网络平台,龙头企业牵头整合周围的设计、材料、评价、制造等企业,形成平台经济体。

洛阳是基础很好的工业基地,在转型升级阶段要冲击高端,整合大平台,发挥示范领军作用。要想打造新经济增长点,洛阳需要在大的产业集群上建设平台经济体,细化产业创新体系,引进高端团队,打通产业链条,洛阳产业发展必将迎来新的爆发期。

本报记者 张锐鑫 陈曦 李冰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