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出彩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9月4日 星期
我市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
兴文化 惠民生

城市书房,乐享书趣
村民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上活动
群众在图书馆流动服务车旁阅读
“文艺轻骑兵”为贫困户演出
社区文化志愿者为幼儿们辅导绘画
在农家书屋里,志愿者陪孩子们阅读
送电影下乡
策划:张留东 李 勇
统筹:郑 征 李江涛
执行:洛阳日报《出彩洛阳》报道组
版式:洛阳日报社版式工作室
扫“河洛政事”二维码,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吐故纳新、转型攻坚过程中的精神原动力。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将为城市“蝶变”提供有力支撑。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市不断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加快建设书香洛阳,持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城市书房飘书香

绵绵细雨挡不住市民“上书房”的热情。“书房里看书学习有氛围、效率高。”1日上午,25岁的史晓丹早早带着复习资料到洛龙区厚德苑城市书房,正在备考注册会计师的她这一阵每日必来此“打卡”。

绿树掩映间的仿古书房、错落有致的书架……古色古香的厚德苑城市书房里,有不少看书的市民,大家或低头阅读、或翻阅查找、或自助办理借阅手续,现场秩序井然、书香四溢。

我市把城市书房建设列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任务清单强力推进,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管理”的模式,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区域或公共场所建设“河洛书苑” 城市书房。

截至目前,全市陆续建成开放了34座城市书房。每一座城市书房如同一个巨大的文化磁场,把不同年龄段的人吸引其中。

为了方便群众,我市所有城市书房与各级公共图书馆、流动图书车实现通借通还,市民“一卡在手,全市借阅”。有了智能化的自助借阅设备和门禁设施,即使无人值守,城市书房也可实现8时至24时正常运转,由后台实时掌握进馆人次、图书借阅量等信息,进而利用大数据分析附近人群的阅读习惯,做到精准购书配书。

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也使得读书其乐融融。每月23日固定开展阅读日主题活动,邀请高校专家、教授点评分享;开展“弘扬优秀家风、打造书香家庭”和“书写新气象、送出好春联”等活动;引导支持各类读书协会开展阅读分享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开展手工沙龙、亲子故事会、阅读理论讲座等品牌活动,倡导少儿阅读和亲子阅读……多样化、广覆盖的阅读推广活动已成为引领全民阅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按照计划,年底前我市将力争建成100座城市书房,其中城市区不少于50座。这些点缀在公园、广场、商场、学校、企业的城市书房,将与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社区书房、流动图书车等共同形成一张巨大的“书香网”,把群众囊括到15分钟阅读圈,让阅读融入生活,让城市散发书香。

文化惠民润人心

夜幕降临,洛河边微风习习。市民张女士在夜跑经过洛浦公园西苑桥东侧大门时,被广场上悦耳的说唱声、简板声、琴弦声“拦”了下来。她挤进围观人群,时而鼓掌叫好,时而捧腹大笑,看得不亦乐乎。

从今年8月起,由我市专业院团演员、文艺志愿者、高校艺术生等组成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在每周五、周六晚分赴市区近10个公园广场,同时开展2018“河洛欢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这项将持续至年底的文艺演出活动,让群众的周末快乐起来,好评如潮。

春有牡丹文化节“河洛欢歌·广场文化月”,夏有“河洛欢歌·红色文艺轻骑兵”流动服务演出、“河洛欢歌·舞动花城”广场舞蹈比赛,秋有河洛文化旅游节演出、“河洛欢歌·华夏之韵”合唱比赛、河洛大鼓艺术节,冬有“双节”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庙会活动、“中国梦·基层行”群众文化活动……“河洛欢歌”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已成为市县联通、贯穿全年的文化活动品牌。

此外,每年的“优秀剧目展演月”“百场公益性演出”“河洛百姓大舞台”“中原大舞台”等活动,以及年均千余场的送戏下乡、3万余场的电影放映,不断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惠民,要搭好台,更要唱好戏。想让好戏常演不衰,不能光靠“送”,还要靠“种”。

近年,我市不断加大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改造提升力度,要求在2018年年底前,所有行政村按照“七个一”标准配套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活动阵地。截至8月中旬,全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提升任务已经完成了九成以上。

有场地、有器材、有服装、有道具,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组成文艺团队,把一大批精彩的文化节目送进千家万户,共同汇聚起汩汩流淌的文化之流。

万里飞线送党音

我市地处豫西山区。过去,受环境、天气等因素影响,部分边远地区群众无法正常收听收看到中央、省、市台的节目。

为消除边远地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盲区”,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与政策更快、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最大限度地满足边远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去年7月,我市结合脱贫攻坚,将边远地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列入重点民生实事加以推进。

顶烈日、钻山林、涉险滩,凿山架线、凌空作业……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千余名工人一线“作战”,累计敷设光缆线路1.5万公里,让13.5万户30多万名边远地区群众实现了稳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愿望。我市成为在全省率先实现边远地区中央、省、市、县数字广播电视全覆盖的省辖市。

在推进中,我市按照“政府埋单、企业让利、群众受益”的模式和“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不让群众花一分钱,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了民心工程。

“过去看电视靠‘锅盖’,刮风下雨没信号。现在装了有线电视‘盒子’,我和老伴天天能看新闻、听戏,想看啥台就选啥台,画面清晰信号好。”时至今日,嵩县大章镇小章村村民袁高兴仍十分稀罕家里的有线电视,一得空就要打开看看。一个个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传播良好家风、弘扬正能量的电视节目,给广大群众带来了满满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之光,照亮前方。当下,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润泽着河洛大地,一幅文化发展的壮丽蓝图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朱艳艳

本版图片由记者 常世峰 鲁博 潘郁 摄

■延伸阅读

城市书房建设与管理服务“八统一”

我市高标准建设城市书房,实现建设与管理服务“八统一”。即统一书房名称,结合地方特色,所有书房统一命名为“河洛书苑”;统一制作悬挂标牌,便于群众快速识别书房位置;统一开放时间,所有城市书房开放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全年无休;统一配置图书资源,所有城市书房图书集中采购,定期流转;统一配置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电子书下载机等智能设备;统一培训工作人员;统一服务标准,一处办证、多处借阅;统一配置便民服务设施,包括空调、饮水机、急救箱、老花镜、雨伞等。

■声音

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城市书房体现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城市书房是政府为民办实事,更重要的是,它对培养阅读习惯、提升文明素养、提升城市品位,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当然,城市书房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可以尝试多种运管模式,如实体书店与城市书房结合,聘请专家、学者定期点评当前突出主旋律的书籍,以会员制的方式、微利的模式销售图书,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韩洪涛

(朱艳艳 整理)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