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余莉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内容简介:中国自古强调为政以德。《群书治要》乃贞观年初唐太宗为“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命社稷之臣辑录前人著述所成的一部匡政巨著,可称为大唐“贞观之治”的施政指南。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近年专心致力于《群书治要》的研究及弘扬,在《政德》一书中引经据典,阐释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经验、效果等,把儒家“修齐治平”的纲领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要求相结合,使《群书治要》中的政治智慧融入当代政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领导干部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那么,政德修养从哪里入手呢?
在《群书治要》这本讲治国理政的书中,有大量的篇幅告诉在位者、从政者应该如何修身。《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是说君主自己的身修好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不再是什么难事了。修身又从戒贪开始,这是合乎治国平天下的次第的。
楚庄王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一心一意想把楚国治理得强大,让百姓安居乐业。《群书治要·列子》中记载,有一次楚庄王向詹何请教说:“怎么治国?”詹何说:“我仅明白修身却还没明白治国的道理。”楚庄王很真诚地说:“我得以尊奉宗庙,拥有整个国家,我希望学会怎样来守护它。”詹何回答说:“我不曾听说过君主自身修养很好而他的国家却没有秩序的,也不曾听说过君主自身修养不好而他的国家却安定的。所以,根本就在于自身修养。像治理国家这种次要的事情,我就不敢对您讲了。”楚庄王听了,说道:“你讲得很好。”
如果君主是贤德的君主,他也必然会用贤明的臣子。《群书治要·魏志下》中有这样一句话:“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所谓的“不世之君”即不是每一个时代都能出现的卓越君主,所谓的“不世之功”即不是每一个时代都可建立的伟大功勋。
修身从哪里开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位者一定要戒止贪心,特别是为民父母者,不能与民争利。如果想独占财利,必定会招致民怨,甚至导致灭亡。
《史记》记载,周厉王登位,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这时有一位忠臣叫芮良夫,劝谏他说:“王室大概要衰微了吧!”为什么?芮良夫说:“这个荣夷公喜欢独占利益,却不知道会因此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财利是天地之间万物所依赖生存的资源,如果要有独占的现象,造成资源分配不均,害处可就大了。大家都需要用到这些财利,怎么可以独占?专有独占财利,所惹怒的人一定会很多,他这样做却不知道有大的祸患,还用这个方法来教唆君王,君王的统治怎么能够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