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聚焦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1月14日 星期

出彩2018: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12日至13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总结了2018年经济工作。过去的一年,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去年我市经济运行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呈现哪些特点?请看——

这些出彩数据,点赞2018

——经济运行上

“稳”的格局持续巩固

按照初步统计,预计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在47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8%左右。同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内。

工业平稳增长,去年前11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39个工业行业中有28个保持增长。金融运行平稳,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7%,余额存贷比为7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上

“优”的态势持续保持

“三产超二产”格局更加稳固,三次产业结构为5.1:46.4:48.5。“新兴超传统”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去年前11个月,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7.2%和51%,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1.7%和23.9%。“消费超投资”的态势正在形成,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

——质量效益上

“好”的特征持续彰显

去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5.3%,高于全省9.3个百分点;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4%,降幅大于全省2.8个百分点,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2.7亿元,增长5.1%;税收占比66.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发展后劲上

“强”的基础持续夯实

43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143%。六大产业园加快建设,清华高端研究院洛阳基地落地实施,大数据产业园引进相关企业30家,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工厂基本建成,洛阳石化1800万吨炼油结构调整一期、格力中央空调项目一标段全面开工,银隆新能源产业园一期部分车间基本建成。

——民生改善上

“实”的成效持续积累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预计全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45元,增长8.8%,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2018年全市民生支出45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2%。11.7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4个贫困县有望如期脱贫摘帽。PM10、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实现“两降一升”,下降幅度和增加天数均居全省第一。

这些有力举措,撑起2018

——综合施策稳运行

服务企业更加精准,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银企洽谈会签约资金950亿元以上,209家企业实现上市挂牌再融资。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7.5亿元;办理企业各类减免税104.4亿元;降低企业社保费率,减轻企业和职工负担7.87亿元。

企业持续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重点企业提质倍增试点行动,去年前11个月,15家市级试点企业实现产值1052.7亿元,增长15%,利润75.7亿元,增长26.7%。

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去年前11个月,工业投资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6.8%,民间投资增速较第一季度提高6.3个百分点。

地企合作不断深化,4次地企合作联席会议签约产业项目240个,项目开工率为85%;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0个,已实施65个。

——创新发展强动能

自创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核四区多点”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工业CT项目加快推进,成立河南省高铁轴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成了时速250公里高铁轴承研制任务。

“双倍增”行动取得新成效,去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0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7个,引进和培育“河洛英才计划”人才及团队10个,新建省院士工作站4个,组建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3个。

产业创新取得新成果,成功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中国(河南)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中信重工消防安全和工业巡检特种机器人进驻中白工业园,军民融合先进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洛阳研究院落地建设,国内首台无人驾驶智能电动拖拉机研制成功。

军民融合创新取得新进展,规模500亿元的省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落户自贸区,设立规模30亿元的河南宏科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

——深化调整促转型

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和技术改造提速,麦斯克电子智能制造项目入选全国试点,中信重工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企业,双瑞万基钛业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两化”融合持续推进,一拖集团、中信重工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

先进制造业加快集聚,中原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一期等竣工投产。去年前11个月,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80%。

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中储综合物流产业园、华晟物流园加快建设,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快递企业业务量突破1亿件,增长44.5%。

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两坊一街、西南角楼主体完工,应天门、九洲池等项目加快推进,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去年全市接待游客1.3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145亿元,分别增长6.2%和10%。

——改革开放破瓶颈

国企改革进展顺利,44家脱钩企业深化改革工作大头落地,67家国有企业赢利能力持续提升,49家驻洛央企、5家市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放管服”改革步伐加快,市、县(市)区网上可办率,市民之家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驻率均达100%,632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开放平台建设持续加快,洛阳机场通航城市达22个,年客运吞吐量突破130万人次。开通全省首个线下咨询窗口,实现了“清单核放、汇总申报”一站式通关。

围绕“565”现代产业体系精准招商,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3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0个。

——强基固本重统筹

中心城区功能不断提升,地铁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加快建设,古城快速路、新伊大街等建成通车,王城大道快速路全线开工。城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43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80.1%。

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南北节点接轨方案获得国家铁路总公司批复。洛阳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启动,二广高速洛阳城区段改扩建、洛济高速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中心、洛吉快速通道黄河大桥等63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投用。

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拆除煤气发生炉5台,完成19台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拆改和提标治理改造工作。整治河道140公里,水环境质量总体达标,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建成农村公路979公里,解决农村11.4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23个沟域经济示范区实现产值13.6亿元。

——改善民生增福祉

新增城镇就业11.8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1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98亿元,扶持2万人创业,带动5万余人就业;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7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114所;新建成城市书房106座;新建养老床位3013张、农村老年幸福院203个;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中医院等一批医院恢复公益属性,25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困难群众看病住院一站式即时结算,“互联网+医疗”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

本报记者 李东慧 李江涛 白云飞 制图 李银刚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