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2月22日 星期

采掘冶炼源远流长
□周得京

洛阳古代的采掘冶炼业门类较多,是洛阳古代的基础手工业。其中,铁、金、银、煤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1 新安铁门是全国重要冶铁基地之一

战国时期,铁器逐步代替了青铜器。洛阳作为东周王朝的都城,是全国最早冶炼铁和制造、使用铁器的地区之一,并且创造了渗碳制钢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相继在中州路以南、西小屯东北的东周墓内出土有锤、凿、锛、刀等铁制工具,并发现多处古代冶铁作坊遗址。位于新安县石寺镇梨园沟村的战国时期冶铁作坊遗址,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地表面散存有炼渣块、生活用具、夹砂陶片和绳纹瓦片等遗物。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吉利区发掘西汉中晚期冶炼工匠墓葬,出土坩埚11个,附有残剩铁、煤和炼渣、煤渣,坩埚外壁底部附有煤,是以煤为冶铁的重要燃料。由此证明,洛阳在西汉冶铸铁时,已用煤为燃料,这在我国冶炼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位于新安北冶的汉代冶铁作坊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在北冶村西的滩子沟和村北马行沟发现有冶铸的坩埚片等物。位于新安石寺孤灯东的汉代冶铁遗址,面积4000多平方米,出土有冶铁渣块、铁铲范、刀,以及带有“弘一”“弘二”铭文的铁范、陶范,新莽时期的布币等遗物。

新安铁门是全国重要冶铁基地之一,并在全国最早用水力鼓风从事冶铁。《水经注·谷水》曰:“魏晋之日,引谷水为水冶,以经国用,遗迹尚存。”《武昌记》记载:“水冶者,以水排冶。”遗迹当是指韩暨以水冶铁的遗存。《三国志·韩暨传》说,汉魏之际,他负责监冶工作,“因长流作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这说明:我国冶炼史上第一位推广使用“水排”鼓风的韩暨,其“水排”鼓风设施即在铁门。

2 洛阳煤、金、银等矿产资源丰富

唐代时,河南西部从伊阳(今汝阳)至陕州一带是一个重要的产银区。《元和郡县图志》载,伊阳“每岁税银一千两”。如按十税一的税率计算,其年产银当在一万两左右。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栾川民间大量开采银矿,最大的矿主雇工数千人。

洛阳西部煤炭的储藏量极为丰富。《史记》载,西汉时宜阳就有庶民入山作炭,在一次窑崩事件中,蒙难百余人。由此可知其煤矿已具有相当规模。宋元时新安已大量采掘煤炭。清康熙《新安县志》把煤炭作为特产之首。乾隆《新安县志》载:“煤多碎壤,可和土以燃焯者,炭即煤之成块者,俗曰臭炭。”新安村庄,至今尚有以“煤窑沟”“煤窑洼”命名的。

洛阳西部、南部黄金储藏丰富。汉代时,嵩县的“高都赤金”已远近闻名,栗子坪、德亭、陶坟一带都有金矿。汉大将军张良曾屯兵陶村地区采金多年。当地民谣有:“张良采金十八年,日出斗金不赚钱。”这形象地说明了当时采金规模之大。《拾遗记》卷六记载:“光武帝皇后之弟郭况,家佣四百人,以黄金为器,工冶之声,震于都鄙。时人谓:‘ 郭氏之室,不雨而雷。言其铸锻之声盛也。’”这说明东汉时洛阳黄金开发应用已有相当水平。《宜阳县地理志》载:“女几山又名姑瑶山……古为黄金产地。”《宜阳县纪略》载:“城西南六十里老君洞之金矿,在明代有日出斗金之传说。”1988年后,宜阳黄金公司相继在穆册、上观、莲庄、樊村等地发现古采金洞200余处,并有灯、钎、镬、锤、炼金锅等遗物发现。明末清初,洛宁已开始大量采掘黄金,全县共有采金古洞139个。1984年8月,在上宫金矿1176米标高处陆续发现7个古洞,其中6个古洞内有破坩埚、大炭灰、矿渣等,经化验金银品位都比较高。

偃师的石料开采业在北宋时较有名气,前后兴旺100多年。北宋王朝在巩义修建皇陵所用的石料,即采自偃师缑氏西南10公里的栗子岭(即牛心山)。哲宗天祐九年(公元1094年),采石用工匠2947人,用工165026个。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30天即采石96330块。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