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3月14日 星期

西苑:隋唐洛阳皇家禁苑


隋唐两代,洛阳林苑、宫苑、郊园及私家园林的发展,达到空前的规模和水平,西苑就是隋唐时期洛阳著名的皇家园林。

西苑是隋炀帝创建的禁苑,因地处洛阳宫城之西而得名。西苑隋名会通苑,又名上林苑,唐高祖武德初年改称芳华苑,武则天时又改为神都苑,亦有文人称之为上苑。

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连年战乱,使北魏洛阳城曾经辉煌的园林胜景几近湮灭。而后来隋唐洛阳园林的兴盛,始于隋炀帝杨广。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携群臣登邙山远眺而发感慨:“洛阳依山傍水,藏风聚气,龙门应天阙,洛河像河汉,皇居之地,舍此其谁?”于是下诏命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同年5月,宇文恺又奉命建设皇家园林西苑。

据史料记载,隋西苑“周长二百九十里一百三十八步”。专家据此推断,西苑的范围大致北起邙山,南至龙门,西至新安、宜阳境内,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然而,因是禁苑,这片规模宏大的园林对于老百姓而言是禁地。

开皇家水景园之先河

西苑以河、湖、山为骨架布置园景,呈现出水光潋滟、湖光山色的风景特色。它开皇家大型水景园之先河,对后世皇家园林影响深远。

《资治通鉴》记载,西苑“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方丈、蓬莱、瀛洲诸山,高出水百余尺,台观殿阁,罗络山上,向背如神。北有龙鳞渠,萦纡注海内。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

西苑的东边有翠光湖,西边有金明湖,南边有迎阳湖,北边有洁水湖,中间有广明湖。最为壮观的,是西苑东南部的积翠池,即《资治通鉴》载“其内为海”的“海”。该池深数丈,方圆十余里,规模庞大,湖中建有方丈、蓬莱、瀛洲三山。而缘渠作的十六院,名字也很别致,分别为:延光宫、明彩宫、合香宫、承华宫、凝辉宫、丽景宫、飞英宫、流芳宫、耀仪宫、结绮宫、百福宫、万善宫、长春宫、永乐宫、清暑宫、明德宫。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开凿,就是从西苑开始的。《隋书》中记载,公元605年,隋炀帝营建东都,同时“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在西苑交汇的谷水、洛水,是通济渠的源头。

武后改称神都苑

唐初,西苑改名为芳华苑。武则天时,洛阳改称神都,西苑又更名为神都苑。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中记载:“隋之会通苑,又曰上林苑,武德初,改为芳华苑,武后曰神都苑。”虽然宫苑面积和隋朝相比有所缩小,但风光不减当年。

神都苑大部分建筑在高宗、武后时期皆有翻新,苑西的合璧宫、苑东的上阳宫等,都是当时营建的重要离宫,孝敬皇帝李弘即薨于合璧宫内的绮云殿。

神都苑的盛景之美,久为诗人所歌咏。安禄山攻克洛阳,逼迫所俘获的唐宫廷乐人在神都苑凝碧池奏乐。王维听说后,作诗云:“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安史之乱”之后,西苑盛景不再。

洛阳牡丹栽培始于西苑

园林之盛,离不开花木。西苑内青松翠柏、名卉芳草、珍木奇葩不可胜数,唐诗中有“春游上林苑,花满洛阳城”“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之句。

洛阳牡丹的人工栽培,就是从西苑开始的。隋炀帝喜好奇花、奇石,“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品种种植在西苑中,供其欣赏。据南宋学者王应麟《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今河北省易县)进二十箱牡丹,有赤页红、革呈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凤娇等名贵品种。”

关于隋炀帝与牡丹,还有一个传说。一天,隋炀帝携嫔妃到西苑登楼游玩,看到牡丹盛放十分开心。然而,有一妃子喟然叹曰:“牡丹颜色虽好,可惜楼高,只能俯瞰,看不清楚。”为实现妃子的愿望,隋炀帝遂命各地花师来洛攻克难关。有个山东花师,经过多番实验,终于把牡丹成功嫁接在高高的香椿树上。牡丹怒放,高过楼台,隋炀帝看后大悦,称其为“楼台牡丹”。

隋代以后,西苑成了洛阳种植牡丹最多的地方。武周时期,神都苑内同样大量种植牡丹。宋代,西苑西北隅的董家花园盛行栽种牡丹。如今,西苑遗址上兴建了西苑公园,园内花木繁茂,风景秀丽,是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田中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