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首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4月8日 星期
洛阳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7年来累计服务时长接近10万小时
古都文明地标的亮丽风景线


春色满城,繁花似锦,古都洛阳迎来一年中最美时刻。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洛阳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人潮中不时可见文史讲解志愿者的身影。这些志愿者身份各异,却同属一个集体——洛阳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成立7年来,这支队伍的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接近10万小时,服务游客20余万人次,成为活跃在古都文明地标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个“镜头”,见证志愿者魅力

镜头一:为盲人参观者讲解

5日14时许,三名盲人参观者走进洛阳博物馆,对工作人员说:“我们也想感受一下洛阳的历史文化。”

志愿者刘惠敏赶紧招呼他们坐下,详细介绍洛阳博物馆概况,并询问他们对哪方面的历史文化感兴趣。

“珍宝馆!”三人异口同声,满脸期待。

“走!让你们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刘惠敏说。

“这个白玉杯,可是我们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通体无任何纹饰,线条流畅……”与平时讲解不同,刘惠敏这次详细描述了展品的形状、颜色、模样、大小等。每讲解一处,刘惠敏都要停下来问:“你们能感受出来这件展品的样子吗?”

“能能能!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它的样子了!”“古人的智慧简直太赞了!”三人连连点头称赞。

平时一个小时就能讲解完的珍宝馆,刘惠敏讲了3个多小时,直至闭馆。

镜头二:“猜猜猜”

“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4日15时许,在洛阳博物馆第一展馆,志愿者戚红音指着陶鬲(lì),向40多名小学生问道。

“杯子”“罐子”“小桶”“小凳子”……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

“这是古人做饭用的一种炊具,看看和你们家用的锅一样吗?”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一步步走近传统文化。

“看,这个白玉杯和你们平时在家喝水用的杯子像不像?”

“像!”孩子们答道。

“之所以这么像,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戚红音进一步解释,孩子们频频点头。

仅4日当天,该服务队志愿者们就接待了上千名中小学生参观者。

镜头三:与院士“切磋”

上周,洛阳博物馆迎来一位“重量级”参观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院士利用乘坐高铁离开洛阳前的两个小时,特意赶来洛阳博物馆参观,这说明咱洛阳的历史文化吸引力强啊!”负责此次讲解的志愿者潘景修说。

得知院士参观的时间有限,潘景修当即决定带其参观这里的金字招牌——珍宝馆。在详细介绍了洛阳历史后,潘景修细细讲解了青铜爵、母鼓铜方罍(léi)、白玉杯、骆驼和马等展品。

“院士精通材料,我了解历史,我给院士讲出土的青铜器,院士给我讲原始铜的成分,院士的谨慎、博学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潘景修说。 (下转02版)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