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4月11日 星期
与丈夫携手归国、毕生奉献教育事业、多年坚持捐资助学……
60多年来,余玛丽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心中有国、心中有爱的“春蕾奶奶”


编者按

近日,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李亚如数家珍,列举了一连串闪亮的名字,以他们有血有肉、有故事、有灵魂的精彩人生“点题”,寄语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工作者去发现、去发掘、去发声,用心用情用功讲好洛阳故事。

回顾共和国成立70年来洛阳的光辉历程,正是一批又一批出彩洛阳人,擎起了洛阳发展的脊梁。今起,本报开设《最美洛阳人 出彩新时代》专栏,记者将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挖掘发生在河洛大地上的普通人、普通家庭的不平凡事迹,用他们的精神成风化人,凝聚起河洛大地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敬请关注。

昨日,是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退休副教授余玛丽老人95岁生日。多年来,这位心中有国、心中有爱的老人,把毕生心血奉献给军队和社会教育事业。她热衷公益、不慕名利,先后资助了102名“春蕾女童”,设立“余玛丽助学金”,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春蕾奶奶”。

心系祖国,毕生心血奉献教育事业

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余玛丽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教授的身体非常好,天气好的时候,还能推着轮椅去图书馆借书。”经常到余玛丽家里看望她的邻居说。

余玛丽1924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她的丈夫关迪夫在一家华文报社工作,是一名积极的爱国人士。1958年,她随丈夫关迪夫回到中国,投身祖国建设。“我祖籍江苏,虽然从小在美国长大,但我始终记得自己骨子里流淌着的是炎黄子孙的血液。”采访中,余玛丽用不太流畅的汉语告诉记者。

心中有国、心中有爱,余玛丽把毕生心血奉献给军队和社会教育事业。1960年,她放弃留京工作机会,申请到地处张家口的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前身)任教,在国防教育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多年来,她和丈夫秉持“教育强国”理念,为军队院校英语听力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余玛丽是国内英语听力教学第一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内尚没有听力教材或专门的听力教学,余玛丽便将极难辨析的外国电台播音准确地抄成书面材料,自己朗读、录音,供教学使用,累计抄录打印了六七百万字的听力材料和难以计数的英文资料,为部队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

捐资助学,因为大家都是中国的孩子

退休后,余玛丽夫妇的退休金和补贴本可以让他们衣食无忧、颐养天年,可他们宁肯过节俭的生活,把钱用在扶危济贫上。

从20世纪90年代起,余玛丽与海内外的亲友以家族的名义先后在河南嵩县、云南凤庆、湖北秭归、青海湟中、四川珙县等地援建了13所希望小学,并长期隐姓埋名资助贫困学子,帮助大量上不起学的孩子重返校园。说起为何要捐资助学,余玛丽淡淡地笑了笑说:“因为大家都是中国的孩子。”

2005年,余玛丽的丈夫去世。拿着丈夫的抚恤金,她想用这笔钱为国家做点什么。2007年,在市妇联的协调下,余玛丽将这笔钱用于资助新安县初中二年级42名“春蕾女童”。2012年,她资助的女童中有3人考上了大学,这带给她极大的鼓舞,她又拿出5万元资助45名“春蕾女童”,并立下“每名家庭成员要资助至少100名困难女童”的家规。

余玛丽先后资助了102名“春蕾女童”,还在洛阳师范学院等院校为贫困女大学生专门设立“余玛丽助学金”,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春蕾奶奶”。“我的母亲没有上过学,所以她对教育很重视,这也影响了我。很多孩子都居住在偏远山区,我希望她们都能上学,能走出去,开阔眼界,用知识回报社会。”余玛丽说。

生活节俭,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的爱

“一个问题总有是或不是两个答案,但是对于‘你爱你的祖国吗’这个问题,只能有一个答案。”这是余玛丽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她也用毕生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余玛丽曾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归侨先进工作者”“总参妇女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和其他3位归侨女教授的故事,于1986年在中央电视台《人民子弟兵》节目播出,成为当时感动千家万户的先进典型;2012年,被评为“洛阳市三八红旗手”,被洛阳市妇联授予“爱心妈妈”荣誉称号;2017年,全国妇联授予余玛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在余玛丽的生活里,从来没有娱乐、享受、时髦等词汇,有的全是奉献社会、帮助他人。走进余玛丽家的卧室,不少人会感到诧异,室内的家具简陋,而且几乎都是几十年前部队发的:低矮的木板床、简易的木质书架和柜子、磨得锃亮的木椅……

可是,每当国内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余玛丽都捐款数百元甚至上万元,从来不留姓名,最多的一次捐了5万元。“她是尘嚣生活中一股沉静的力量。”熟识余玛丽的人如是评价她。

播洒阳光,满满的正能量影响身边人

在我市一所小学任教的李丽,是曾接受过余玛丽资助的“春蕾女童”之一。她说,小时候对余奶奶并没有太深的印象,上大学后与同学一起去看望余奶奶时,就喜欢上了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太太。“现在我已经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把我的全部智慧和爱奉献给孩子,就像当初余奶奶给我的一样,像一道光去照亮孩子,然后去温暖别人。”她说。

2014年11月,余玛丽在家摔了一跤,从此右手和右腿几乎丧失运动功能,生活难以自理。摔伤后,由于各方面开支增多,她不得不减少捐资助学的金额,这让她心里很是过意不去。2016年,她与中国红十字会签订遗体捐献协议:去世后无条件捐献个人遗体,供医学研究之用。

曾就职于涧西区武汉路办事处建设西路社区的朱宏,和余玛丽相识于2007年,对老人非常熟悉。朱宏和余玛丽的家距离很近,如今,已经退休的她经常去看望和照顾老人。“今天读一篇纯英文的《纽约时报》文章,余玛丽教授认真地给我讲解。”在最近的微信朋友圈里,朱宏这样写道。

“余教授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和祖国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和她接触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她身上满满的正能量。”朱宏说。

本报记者 李岚 通讯员 王莎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