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逐梦深蓝 向海图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4月24日 星期
让中国舰艇用上“中国心”,保障大船大舰“神经系统”灵敏可靠,为“大国重器”锤炼不摧“钢躯”
洛阳制造助力人民海军扬帆奋进

河柴自主研制的新型高速气体机
七二五所焊工技师在操作智能焊接机器人
中信重工18500吨油压机拉长“巨无霸”钢锭

核心提示

4月23日,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70华诞。山东青岛,人民海军先进装备集体在海上阅兵式中惊艳亮相,集中展示了70年发展成就。这一幕,让近千公里外的一群洛阳企业人兴奋不已。

自主创新,让中国大型舰艇用上“中国心”;匠心“质造”,保障大船大舰“神经系统”灵敏可靠;实干担当,为核潜艇、航母等“大国重器”锤炼不摧“钢躯”……老工业基地洛阳不沿江、不沿海,却有这么一群洛阳企业人,70年来用一件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洛阳制造”,为我国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贡献智慧和力量,助力人民海军从黄水走向蓝水,逐梦深蓝,在浩瀚海洋留下一道道壮美航迹!

自主创新,让中国舰艇用上“中国心”

“海上风大浪大,暴瘦了30斤,但这是能让我骄傲一辈子的经历。”近日,说起在“和平方舟”上度过的205天、航行的3.18万公里,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职工罗守庆话语中带着自豪。

“和平方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世界首艘万吨级医院船。今年1月18日,承担“和谐使命—2018”任务的“和平方舟”医院船圆满完成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厄瓜多尔等11个国家的友好访问和医疗服务任务,回到祖国怀抱。在罗守庆的日夜守护下,4台河柴TBD系列柴油机持续平稳运行4920个小时,为整个医院船提供充足电力,再一次刷新河柴柴油机稳定连续运行历史纪录。

罗守庆,是河柴特殊职工群体——“海上河柴人”的一员。和其他河柴职工主要在内陆生活不同,他们随时需要登舰保障柴油机安全运行。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护航,到“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远行出访,这群“海上河柴人”时刻跟随人民海军坚守机舱一线,将“洛阳造”柴油机维护至最佳状态,助力海军舰艇挺进深蓝。

河柴是“一五”期间156项重点项目之一,是新中国第一个高速柴油机厂。1961年,面对苏联专家撤走留下的“半拉子”工程,河柴人顶住压力,自力更生生产出新中国首台高速船用柴油机,用在了我军的导弹快艇上,创造了以小艇胜大舰的奇迹。1965年,在八六海战和崇武海战中,河柴生产的柴油机经受住了实战考验,得到了海军指战员的好评。

近年,河柴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生产品牌柴油机的自主创新之路。2013年,河柴研发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大功率柴油机,填补了中国高速大功率柴油机3000千瓦以上功率段空白,使得各类大型国产水面舰艇有了“中国心”。

“柴油机零部件成千上万,结构复杂,我们硬是靠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把柴油机这个硬骨头一点点拆解、吞咽、消化掉。”河柴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河柴研制出各型柴油机产品百余种,挺直了国人的“腰杆”,“HND”品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产品畅销俄罗斯等国家。

匠心“质造”,保障大船大舰“神经系统”灵敏可靠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海军舰艇已经不是简单的武器平台,更是信息平台和数据处理中心。这就离不开安全可靠的连接器,保障信号安全传输。

走进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满眼是舞动的工业机器人、跳动的银色器械。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等技术的引入,让工业机器人不仅能“穿针引线”,还能“明察秋毫”,检测精度达到0.008毫米,缺陷识别效率为人工的2000多倍!

孙晓军,中航光电舰船系统项目总师,由他的团队设计和生产的连接器,已经装上了“辽宁舰”、首艘国产航母、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等大船大舰,见证着新时代一个又一个“共和国第一”。

“航母等大船大舰上安装的连接器和电缆,功能主要为输送电力和信号,相当于‘血管’和‘神经系统’。”孙晓军说,“军事舰艇连接器在战争状态下需要耐受高振动、强冲击,还要克服海洋环境下的强酸性盐雾环境。即便在这种恶劣环境下,连接器也要确保万无一失。和民用产品相比,其技术含量更高,性能要求更严苛。”

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配套工作中,中航光电全程参与了舰船的设计、建造和舾装过程,为舰船管理控制枢纽中心和信息处理系统配套,让航母满足各项高标准要求。

——高性能。通过采用高速连接器和线缆组件,数据传输速率从百兆级提高至万兆级以上,确保航母反应迅速。产品使用温度范围之宽、性能及可靠性之高,为行业中少有,使得即便在南北极和赤道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光电系统也能正常作业。

——高可靠。配套的某系列连接器可承受高达100个重力加速度的冲击,以及20个重力加速度的高频振动。此外,中航光电创新材料设计,产品成功克服海面上恶劣环境,保障了优异的耐腐蚀、耐盐雾、耐霉菌性能。

实干担当,为“大国重器”锤炼不摧“钢躯”

近日,走进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80吨电炉钢水冶炼现场鏖战正酣,每分钟可快锻68次的18500吨油压机轻松“拔长”一根“巨无霸”钢锭……拥有一大批世界先进重工装备的中信重工,自然没有缺席中国航母制造“国家队”。

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的制造中,中信重工为航母舰载机的起降和回收系统提供了重要配套产品。使用企业重要配套件的该起降和回收系统,是舰载机名副其实的“生命线”,保障舰载机安全着陆和起飞。

“七二五所人拥有的报国情怀,贯穿其发展历程,并已孕育形成一种精神。”在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七二五所是我国海军舰船金属材料及工艺、非金属材料及工艺、腐蚀与防护技术归口单位。20世纪建所初期,老一代七二五所人凭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信念,圆满完成了以“第一代核潜艇”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国防工程任务,形成了“创造条件干事,团结奋斗创业”的“核潜艇”精神。

作为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大国重器”,航空母舰必然需要有一副无坚不摧的身躯。这背后,离不开材料、防腐、焊接等工艺上的千锤百炼。

近年,七二五所承担了航母、水面舰艇、核潜艇、水中兵器、深海装备等主体材料研制和工艺研究任务,为“辽宁舰”提供全舰材料勘验、焊接工艺及防腐保护的技术支持,为首艘国产航母提供现场配建、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荣获航母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奖。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是穿越百年的夙愿,这是走向深蓝的远航。向人民海军致敬,为“洛阳制造”喝彩!

本报首席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宋明丽 雷正道 张志恒 李娇 孙丽涛

本版图片由记者 曾宪平 潘郁 张锐鑫 摄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