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国色天香 献礼华诞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4月24日 星期

请君再看洛阳城
——洛阳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调查
《河南日报》记者 董林 张华君 田宜龙 孙勇


(上接04版)

“超级拖拉机1号”已成为协同创新的“洛阳样本”。目前,该中心研发的“神农1号”芯片首片下线,“珊瑚”操作系统成功开发,正加速攻克中国农机自主创新体系最后的“壁垒”。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洛阳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有各类科研机构600多家,科技人才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如何不让科研成果“躺在柜子里睡大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洛阳市牢牢抓住创新这一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集中全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和人才成长“四个通道”,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用改革激发活力,用创新激发动力。

在国家自创区洛阳片区,洛阳对标中关村、武汉东湖等先进,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加快自创区建设“30条”政策大礼,并出台了创新“金十条”“1+4”人才政策等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打破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收益和处置权。

在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专网搞服务”,洛阳在全国率先走出“三个一”放管服改革新模式,并同步复制推广到自创区、高新区;设立企业登记“单一窗口”,企业开办24小时内完成、最快60分钟办理完毕……

4月19日,在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基地的中试车间里,一排排激光喷嘴快速“亲吻”涂有强化材料的金属构件,一层“保护衣”顺利“穿戴”完毕。可别小看这“薄薄的一层外衣”,运用激光增材强化技术,能使铁路尖轨使用寿命延长3倍。

该基地副主任邹怡蓉博士介绍,基地成立短短几年,已引进创新团队8个,有近70名研发人员从事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智能检测、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其中清华博士、硕士20名,是省内“清华浓度”最高的单位;985、211高校毕业生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占比超过70%;35岁以下青年人才超过2/3——人才阵容堪称“豪华”。

“清华基地能很快实现人才的集聚,既有平台的磁场作用,更与洛阳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越的创新环境密不可分。在洛阳,我们技术研发可以大显身手,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邹怡蓉说。

洛阳市通过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河南)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创业之星大赛等活动,千方百计搭建创新创业的竞技场,不仅促使创新成果就地转化,更引爆了老工业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热激情。各类大赛已经成为国内外人才、资本、技术、产业等对接的高效通道,培育了神策数据、智充科技、中科慧远、讯飞幻境等一批知名企业。

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洛阳持续实施“河洛英才”“河洛工匠”“玉洛汇”计划,构筑人才“磁场”。仅以“河洛英才”计划为例,截至去年年底,前三批累计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7个,两院院士等各类专家33名,第一、第二批落地团队已获得1.14亿元财政扶持资金,多个团队项目驶入实质化运营“快车道”。

做好关键小事,疏通群众获得感最后“一米”

精准为民——“普惠”“特需”兼顾,塑造有温度的城市

63岁的西工区退休职工石晓伟,每天送孙子上学后就爱到小区附近的小游园散步。“现在家门口就有小游园,里面还有健身器材。大家一来到小游园,心情立马畅快多了。”他乐呵呵地说。

蓝色海绵地坪、红色慢行步道、中心广场、健身器材、按2A标准建设的旅游公厕,绿树环抱、草色青青,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这些成为西工区新建游园的“标配”。仅2018年,该区就投资1100余万元,先后修建了8处小游园,总面积达44923平方米。

“城,所以盛民也。”新时代洛阳之美,既美在鸿篇巨制的“大写意”,更美在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工笔画”。

小游园,大民生。

洛阳的大公园、大游园、大花园并不少,按城市生态覆盖率匡算,洛阳绿化率领先全省,光一个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就有四五千亩,洛浦公园又是几千亩。绿化率虽高,可老百姓的获得感并不明显。

“问题在于老百姓身边的绿色太少了。”洛阳市文广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章勇说,“群众讲实际,公园、大游园离得远,不可能天天去玩。小游园就在老百姓身边,最能满足日常休闲健身需求,群众的获得感噌噌噌就上来了。”

大游园提升城市形象、小游园方便群众生活,洛阳市三年间陆续新建、改建了150多个小游园,让市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洛阳市从小游园建设切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启动“四河同治、三渠联动”,顺势多管齐下修路、拆违、治水、治堵、治脏乱差……带动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质。如今,40公里的洛浦公园、30公里的伊河游园,像两条绿带贯穿洛城,涧河、瀍河绿带也正在建设。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8%,绿地率达到36.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7平方米,“以绿荫城”“以水润城”得到了生动诠释。

办好民生实事,洛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特需”兼顾,做到规划见实事、规划见民生,精准为民、精准施策。

聚焦群众冬天取暖难问题,洛阳市把集中供热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推进,中心城区三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85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由2016年的40%提高至2018年的80%以上,让洛阳告别了小锅炉、小煤炉,暖了民心、蓝了天空。

洛阳市瞄准群众的文化需求,2017年起全面推进“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建设,已建成“河洛书苑”城市书房115个,着力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在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节期间,持续推出“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社会车辆不禁行、餐饮住宿控涨幅”及“体育场馆限时免费开放”“市区景点+县区景点折扣”等文化惠民政策,让“书香花香辉映,诗和远方同行”。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修路就拥堵”问题,洛阳市创新思路举措,在古城快速路和王城大道快速路规划、围挡时,规划并先建好保通路,方便市民出行。

去年年底,洛阳市委主要领导来到平日最拥堵、市民反映最强烈的堵点调研,倾听民意,提出了七个治堵举措: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完善路网、开展专项整治、增加停车位、提高公交分担率、信息技术支撑、倡导文明出行。

洛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王伟说:“除了‘七策治堵’,我们更注重解群众‘心堵’。”比如,通过跟帖留言、媒体做客、现场解答等形式,加强与市民沟通,疏解大家情绪,群众理解了,施工顺利了,路也顺畅了。

“直击群众‘最难处’,把群众身边具体而细微的‘关键小事’落实落细,真正解决好群众获得感最后‘一米’问题,让每一步、每一环、每一件都看得见、摸得着、可感触,让群众对幸福的每一份期盼都有着落。”洛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琰君说。

4月10日,在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上,曾连续4期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守擂成功的中学生邓雅文,向全世界讲述了她心中的“洛阳故事”:当年开工、当年建成通车的古城快速路创造了“洛阳速度”;“修路先保通”提升了“洛阳温度”;牡丹文化节的文化惠民“大礼包”,展示了“洛阳态度”。

一年一度东风劲,洛城春色倍还人。

守护绿水青山涵养“洛阳品质”,创新驱动打造“洛阳样本”,调整结构探寻“洛阳路径”,切换“绿色跑道”为老工业基地转型贡献“洛阳经验”,深化改革转换动力激发“洛阳能量”,打好“四张牌”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洛阳智慧”。

一座绿水青山和生态修复的宜居之城,一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范之城,一座产业转型和创新再造的活力之城,一座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魅力之城……洛阳,正站在全球的高度,背靠历史的厚度,面向未来的广度,向世人绽放着新时代的芳华。

四海宾朋如相问,请君再看洛阳城!

(原载《河南日报》2019年4月23日01版)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