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几名河北游客来洛阳赏牡丹,临走时想给家里的朋友带几件既有牡丹元素又有时尚感的礼物。逛了好几家商店,最终,一款牡丹面膜的出现让她们兴奋起来。她们惊叹:没想到一朵牡丹花,也能做成美容护肤品!
农产品变身美容护肤品,这里面确实有着实实在在的技术含量,但更值得高兴的是,农民种植的牡丹花也可以因此提高附加值,带动牡丹产业进入从种植到深加工更加良性的循环,为农民朋友打开增收大门。
近年,洛阳农民靠牡丹产业脱贫致富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而他们能够脱贫致富,所依托的恰恰就是像牡丹面膜这样的新产品。这些产品就像牡丹花的二次“生命”,一边可以针对市场需求,令牡丹深加工朝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为农产品插上附加值的翅膀,让市场供给越来越丰富;一边又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想象空间,让农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让农村的田野越来越充满希望。
透过“一朵牡丹”,我们可以看到农业供给侧从初级向高级延伸的过程。从观赏品到食用品再到化妆品,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洛阳牡丹已经从种植、观光迈进了工业领域,衍生出了牡丹茶、牡丹籽油、牡丹日化用品等近百个深加工产品。比如,牡丹饼瞄准的是大众人群,牡丹籽油适合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者,而牡丹面膜针对的则是广大年轻群体……消费端供给升级的另一面,是广大农民观念的改变,从以前只管埋头唱“四季歌”到现在开始摆脱“农业就是种庄稼”的朴素认识,主动去了解市场冷暖种植油用牡丹;从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到现在换了鞋就能走上工厂的流水线去做深加工产品。可以说,新产品的不断出现,让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正在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辟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一节,要求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于洛阳而言,去年我市规划的牡丹产业发展蓝图中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市牡丹种植面积力争达到50万亩,可以说未来几年投身牡丹产业的农民会越来越多,把特色做成优势,牡丹领域的供给侧优化升级还有许多大有可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