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接近尾声,在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以下简称“清洛基地”)内,新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已经到岗。这让该基地副主任邹怡蓉颇为欣慰:“他们将为基地注入新的青春力量,要不了多久,他们会和我一样爱上洛阳!”
35岁的邹怡蓉来洛阳的时间不长。身为“四清学霸”(清华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此前,她有着稳定且待遇优厚的工作。2017年,清洛基地启动运营不久,该基地执行主任马明星向她发出邀请。彼时的邹怡蓉,一直怀有从事机器人实业的梦想,可因为缺乏团队,迟迟未能行动。
“这是一次实现梦想的机会。”经过考虑,邹怡蓉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洛阳,为梦想,全力以赴!”于是,带着当时仅两岁的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邹怡蓉用几辆大卡车,把家从天津搬到了洛阳。从此,她和在北京工作的爱人,开始了聚少离多的生活。
很快,邹怡蓉与昔日同窗——清华大学博士吴哲明、刘佳君,创立了清洛基地机器人控制与视觉传感研究所,致力于机器人视觉、自主编程方面的研究。他们不断突破技术难关,逐渐钻研出一整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视觉传感方法。由于配合高效,三人被同事们赠以“博士三剑客”的头衔,没想到,后来竟成为清洛基地的一张“名片”。
除了科研,邹怡蓉逐渐承担起基地招才引智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清洛基地快速发展的根本”。在邹怡蓉看来,市委关于清洛基地“搭建平台集聚人才,聚集人才支撑平台”的重要指示,对清洛基地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她不断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在一次次招才引智的现场,讲述洛阳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机遇、良好的政商环境、积极的人才政策及宜居宜业的城市氛围。
“我来洛阳的时间不长,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你怀揣梦想,洛阳是个值得奋斗的地方。”邹怡蓉说,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清洛基地已招揽全职员工121人,其中清华博士、硕士20名,985、211高校毕业生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占比超过50%。
如今的清洛基地,除了“博士三剑客”,还有不少类似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他们在新材料、自动化、工业数字化领域不断创新,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赶上这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更幸运的是洛阳给予了我们赖以发展的平台。”邹怡蓉说,创新创业不会一蹴而就,在高技术植入、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机遇期,困难固然多,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唯有奋斗,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本报记者 智慧 通讯员 朱甜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