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院士经济”发展的新实践,这是推进动能转换的新篇章。
6月20日至21日,盛夏时节的洛阳群贤毕至、名家云集。在“2019科技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院士洛阳行”(以下简称“2019院士洛阳行”)活动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海外的40余名院士、专家会聚工业重镇洛阳,探寻举世闻名的工业宝藏,开出新时代的创新“药方”。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作为科研人才中的领军人物,“两院”院士是各领域科技发展的开拓者、领航人。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历程中,院士的力量不可或缺。
连续两年举办的“院士洛阳行”活动,正是我市为本地企业与知名院士、专家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帮助其增强创业创新的动力、活力和能力,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实践。这一将被写入洛阳发展史的创新盛会,正汇聚强大智慧力量,隆起“院士经济”高地,助力洛阳向着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破浪前行。
01 汇聚资源,院士“点睛”促进产业发展向“新”
日前,在位于孟津县会盟镇的洛阳铜一金属材料发展有限公司里,一张张银白、铜黄两色相间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隔板缓缓下线,经过严格检查后,将被送往国轩高科等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企业。
近年来,洛阳铜一公司联合中国稀土材料冶金学科带头人之一的张国成院士,成立河南省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士工作站,吸引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院士团队人员“加盟”,一举攻克铜铝复合箔材的轧制和热处理等关键技术,在国际上首次生产出1米宽的铜铝复合板带,牵头制定我国首个铜铝复合板带国家标准,成就了企业在铜铝复合新材料领域“隐形冠军”的行业地位。
洛阳铜一公司与院士的合作,是近年来我市本地企业汇聚院士智力资源、加快自主创新大趋势的缩影。连续两年举办的“院士洛阳行”活动,更给这种趋势加了把劲。
本届活动是继去年成功举办“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之后,我市举办的第二届院士大型对接交流活动。
去年8月29日至30日,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河南省科技厅,洛阳市政府等共同举办了“2018聚力产业创新院士洛阳行”活动,30余位院士、专家为洛阳产业转型把脉问诊、指点迷津。
围绕做好“院士洛阳行”后半篇文章,我市认真梳理院地合作意向,大力推进院士合作项目落地。截至目前,33位“两院”院士“牵手”洛阳,44项院士合作项目落地实施。
摩擦学专家雒建斌院士积极为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出谋划策,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助力该中心顺利从“省级”升格为“国家级”;
机械工程学专家郭东明院士带来了“建设研究院助力产业升级”的建议,并着力推动大连理工大学洛阳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筹建,为我市产业发展增“智”力;
隆华科技集团(洛阳)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电机学专家顾国彪院士,形成了一支百余人的高素质科研团队,实现了大型蒸发式设备智能化控制等关键技术难关的突破;
…………
“院士经济”蓬勃发展,在洛阳的创新苗圃里种下一颗颗科技种子,强力带动产业发展含“新”量不断跃升。
数据说话:去年全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0.1%,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初步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5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7.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贡献率达到77.6%,创历史新高!
引来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撑起一片产业,“院士经济”正为洛阳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02 精心筹备,科技“大腕”再聚古都建言创新
今年,随着“院士洛阳行”活动进入“第二场”,我市把院士、专家的目光引向了自主创新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是我市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促创新的重要主体、惠民生的重要领域、社会公益事业的主力军。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市62.8%的国内生产总值、57.5%的税收、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87.5%的企业数量。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贡献了我市87.1%的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61%的创新平台(载体)。
去年召开的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指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办好“2019院士洛阳行”活动,也是今年年初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重点任务。
本届“院士洛阳行”活动由中国工程院一局、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河南省科技厅、洛阳市政府共同举办,活动聚焦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两大板块,围绕“科技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参加活动的院士、专家主要来自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活动主要包括院士进企业、院士企业座谈会、院士论坛、院士企业“一对一”技术(项目)精准对接等内容。
“本届‘院士洛阳行’活动,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板块,就是为了抓住洛阳产业转型的重点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市科技局局长任丽君说。
今年1月,市科技局起草形成了《2019科技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院士洛阳行活动方案(预案)》。我市组团赴北京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一局对接汇报该方案及活动筹备情况,初步商定今年适时举办为期两天的“2019院士洛阳行”活动。2月20日,市科技局制定并通过了“2019院士洛阳行”活动分工方案及活动作战图。
为了广泛邀请更多院士、专家来洛,2月25日,市科技局组织召开“2019院士洛阳行”活动重点企业动员会,全市50多家企业、高校、省院士工作站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广泛重点动员全市高校、大院大所大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省院士工作站等单位,邀请院士来洛,并征集院士合作项目需求。
最终,我市共征集到企业技术需求200项,院士、专家112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7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6名、专家11名。经过认真准备和对接,市科技局最终成功邀请40余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海外的院士、专家参与今年的活动,高质量完成活动组织筹办工作。
03 搭台“做媒”,交流高潮迭起,合作潜力十足
两天“亲密接触”,一场科技盛宴。
广大院士、专家,专业知识精湛、学术造诣深厚,科学视角宽广、国际视野开阔,对世界科技前沿有着深刻了解,对未来发展趋势有着敏锐判断。
20日上午,参加活动的院士、专家分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两组,深入我市科技企业,调研产业发展现状,为企业把脉问诊、现场指导创新发展,启发了研发思路,坚定了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在洛阳金鹭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里,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德仁等建议企业挖掘洛阳丰富的钨资源潜力,引进世界一流的设备和技术,打造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耐蚀性等优异性能的硬面材料产品;在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里,清华大学教授龙桂鲁等建议企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家重大工程需求为导向,瞄准铜材的应用领域,坚持创新驱动,引进先进技术成果和专业技术人才,持续保持竞争力;在位于伊滨区的智能农机创新中心里,面对缓缓驶来的国内首台无驾驶室的纯电动拖拉机——“超级拖拉机Ⅰ号”,院士、专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并表示洛阳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走企业、看创新、谈合作……院士、专家时不时翻阅技术需求手册,寻找企业技术需求和自己团队研究方向的契合点。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氯硅烷中金属氯化物杂质去除工艺等技术需求,推进产品附加值跃升;围绕高端钛金属深加工产品攻关,洛阳天久铝业有限公司发布了钛金属厨具表面指纹处理等技术需求;瞄准绿色发展需求,洛阳涧光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废机油回收再生新能源开发技术需求……
手册信息语言简洁、条目清晰,让院士、专家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洛阳产业创新“卡脖子”问题,并在20日下午举办的院士座谈会上积极回应——
“我很愿意到洛阳来,因为希望找到技术对接。当前我们团队开发的利用轧制方法制作回转体零件技术,与洛阳许多企业需求都相当契合。我已经和当地企业进行对接,基本达成协议,希望能够在洛阳早日落地。”轴类零件轧制成形领域的主要开创人胡正寰院士说。
“我从事半导体硅材料研究,研究方向与洛阳新材料产业联系紧密。洛阳要重点打造的‘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中,就有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三个产业,而这三个产业都和我的工作相关。希望未来更多地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期待为洛阳企业添砖加瓦,推动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芽’。”半导体材料学专家杨德仁院士说。
交流沟通不仅发生在会场内,在会场外的合作洽谈同样精彩。
胡正寰院士带着技术图纸和设备需求前往洛阳国华轴承机械有限公司,在实地考察了企业的技术条件后,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并就样机的技术细节进行交流;
抵洛第二天,自动控制专家桂卫华院士就被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接到企业现场“把脉问诊”,双方围绕流程工业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为了多和本地企业对接,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姚建铨院士主动减少休息时间,在主题活动后来到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调研;
…………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院士、专家同我市300余家科技企业负责人就技术合作、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院士、专家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智库的决策咨询作用,持续针对洛阳产业创新发展提出建议,争取与洛阳开展高起点、多领域、全方位的科技合作,为洛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04 携手共进,“院士经济”再度收获累累硕果
联合成立西安交大-洛阳镁产业创新研究院、“洛阳造”外骨骼机器人即将用于医疗康复、先进磨削液让机器人轴承精度更高……在20日的“2019院士洛阳行”活动开幕式上,我市企业现场签署了9项院士合作项目。
相关项目涉及技术合作、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体现了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发展前景,为我市“院士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医疗机器人将有“洛阳造”——
作为我国轴承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一类综合性研究所,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将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来个“跨界”创新。
在开幕式上,轴研所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关单位签署了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研发中心科技合作协议。协议约定,轴研所将推进康复领域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重点打造适用于截瘫或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平台,为医疗康复机构提供有效的智能装备支持,帮助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高效康复,重获生活自理能力。
机器人轴承提质增效——
洛阳鸿元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机器人轴承领域的佼佼者。近年来,企业在生产中发现,磨削液磨削沉降性、泡沫性及防锈性等性能有待提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轴承加工的品质。
经过清洛基地的牵线搭桥,鸿元轴承和雒建斌院士团队创业公司——天津清润博润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利用后者环保型高端金属加工润滑油/液的研究成果,改善磨削液各项性能,进一步提高各种轴承的加工精度和效率,助力企业在机器人轴承领域实现新突破。
新型研发机构再添新军——
近年来,我市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涌现,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轻骑兵”。在镁产业领域,我市将迎来新型研发机构新成员。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联合成立西安交大-洛阳镁产业新材料创新研究院,整合优势资源,聚焦高品质镁基材料研发及应用,推进规模化生产高纯镁项目,加快洛阳镁产业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制造”再发力——
近年来,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有色加工行业中率先实现了在线运行设备远程诊断,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让有色金属加工行业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
在开幕式上,中色科技又有新动作——与中南大学签订协议,推进中国有色加工工业互联网智能平台建设。双方约定,将利用各自在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优势,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智能制造的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利用线上技术整合线下资源,为行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技术服务。
…………
“2019院士洛阳行”活动已经结束,但我市与院士、专家新一轮合作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大智慧力量,必须充分发挥院士集聚效应,把院士的智慧成果利用好、转化好。”市科技局副局长韩建军说,接下来,市科技局将巩固、深化本届活动成果,接续做好“后半篇文章”,全力做好院士合作项目的跟进服务和保障工作,让双方合作早出成果、早见效益,推动“最强大脑”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让“院士经济”为洛阳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老工业基地洛阳正张开双臂,拥抱一批又一批科研“巨星”,院士、专家及其团队在洛阳这片热土上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开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瑞欣 李娇 朱甜媛 文/图
相关链接
院士、专家点赞“院士洛阳行”
通过举办这一活动,洛阳本地企业可以和行业高端的人才、技术、项目接触,开阔企业创新思路和视野,了解最前沿的科技信息,通过和院士团队建立合作,破解技术难题,是一个难得的创新能力提升机会。“院士洛阳行”形式新、内容实,这座城市的开放气质值得点赞!
——中国科学院院士雒建斌
洛阳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民营企业各有特色,产业发展形势大好。政府搭台引来智力资源为企业“把脉”的形式非常好,能够有效推动双方找到结合点。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俊华
高端智慧“点亮”洛阳发展
洛阳可以以“通航+”促进多产业融合,因地制宜探索通航产业园和通航小镇新概念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与多元延伸,实现通用航空产业与旅游、制造、物流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团队核心成员、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副总设计师张蓬蓬
从全世界范围看,旅游医疗已成为一个大的产业领域。作为旅游城市,洛阳城市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适合进行慢性病康复。洛阳可以发挥资源优势,瞄准慢性病康复的产业空白,支持医疗机构发展慢性病康复服务,带动旅游、交通、住宿等配套服务提升。
——欧洲科学院院士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