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7月8日 星期
洛宁县“沙梨王”李应贤:
扎根广阔农村 永葆军人本色

李应贤(右一)为群众传授种植技术 (资料图片)

“我要扎根农村,用军人担当干出一番大事业,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奔小康!”这是洛宁县“沙梨王”李应贤退役时,在心中立下的铮铮誓言。

眼下,梨园果飘香,沙梨美名扬!洛宁县的一个个沙梨园硕果累累,一串串“金珠果”沙梨长势喜人,李应贤的誓言正在一步步实现。

李应贤是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人,今年62岁,1982年退役。

回到家乡后李应贤投身农业生产,借钱繁育杨树苗、培育蒜种,接连受挫,两年赔了个精光。

“想脱贫致富,光凭热情远远不够,还得找对路子。”李应贤没有被挫折击垮,他四处请教后决定一边引进果树良种,以果养家,一边利用豫西山区野果资源,选育果树新品种。

“一旦培育成功,不仅可以自己致富,还能开辟新的农业产业带动更多乡亲致富。”李应贤说。

方向有了,说干就干。为了收集足够多的沙梨品种,李应贤骑着一辆加重永久牌自行车,几乎跑遍了洛宁、栾川、卢氏等地有野生沙梨的沟沟岭岭。

“在遇到困难想放弃时,部队里万米武装越野训练的情景就会浮现眼前,支撑我走下去。”李应贤说,那时,连长“只要坚持训练,就一定能成功”的鼓励支持着他坚持练习、战胜困难,从“不达标”成长为训练标兵。

历时3年,他总共收集了100多个野生沙梨品种。1987年3月,他承包了村里25亩林地,立即进行栽植、嫁接、对照、试验。早春2月,洛宁山区的夜里气温仍然很低,李应贤为了看护新栽的试验品种,夜里就搬个大床,露天睡在地里。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李应贤经过十余年无数次的嫁接、选择、对照、改接,终于在1998年培育出颜色金黄、酸甜可口、肉质酥脆的沙梨新品种,并取名“金珠果”。 “金珠果”上市后得到了认可,还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消息传开,洛宁及周边的果农纷纷前往洛宁引种“金珠果”,短短三年,全国各地就有多个省份的果农前来引种洛宁“金珠果”。

然而,由于“金珠果”是新品种、新外观、新口味,人们还未来得及了解它和接受它,以万吨为单位的“金珠果”梨就已推向市场。自2002年开始,许多“金珠果”种植户遭遇程度不同的卖果难困扰。

针对这一状况,李应贤带领团队制作“金珠果”展板,印制宣传资料10万份,分别到陕西、山东、福建、湖北、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推介。

有付出必有回报,在李应贤的奋力开拓下,自2005年开始,“金珠果”逐渐销往全国各地。至此,洛宁县“金珠果”种植户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

面对成功,李应贤没有裹足不前,而是不断地改良品种、改善口味。“金珠果”在2013年拿到了“良种审定”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从此叫响全国。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李应贤在培育发展“金珠果”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为群众传授种植技术。自1999年以来,他先后义务对县内外6万余名“金珠果”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免费为全县果农提供“金珠果”苗5万多株,赠送“金珠果”栽培技术资料数万册。

自2014年以来,关庙村村民在李应贤的带领下,种植了3000多亩“金珠果”沙梨,200余户贫困户从中受益。经过多年发展,“金珠果”已成为洛宁县的“金果”产业之一。目前,该县共种植“金珠果”3.6万余亩,有7000多名农民种上了“金珠果”,进入盛果期的果园每年每亩收益在8000元以上。

多年来,李应贤先后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乡村优秀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在部队服役的6年经历,使李应贤清楚地知道,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练强本领,才能打胜仗。李应贤说,下一步,他将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延长产业链,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金珠果”的品牌附加值,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所提到的产业兴旺,让农民受益更多。 本报记者 申利超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