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专 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8月14日 星期
乌兰布和沙漠:
昔日红色公牛 如今披绿生金

和阴山相连的乌兰布和沙漠
机械化种植“沙漠卫士”——梭梭树
磴口县“天赋河套”品牌特产——华莱士蜜瓜喜获丰收
生态林地生机盎然
通过铺设高科技防水透气砂对沙地进行改造,种植沙漠水稻
生态保护和沙草产业相结合的圣牧高科奶业公司基地
沙漠绿洲美景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沙漠无阻拦,不断向东侵,黄河水患多,生命无保证。”这是多年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群众描述乌兰布和沙漠的民谣。如今,行走在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防沙林场项目区,道路两侧的金叶榆、杨柳树、梭梭树组成的防风固沙林郁郁葱葱,宛若一条绿色的飘带伸向远方。

我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的乌兰布和沙漠,在磴口县境内占地425万亩,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0%。乌兰布和蒙语意为“红色公牛”,就像它的名字,乌兰布和沙漠不仅“体型”巨大,还“脾气”暴躁。解放前,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绿化覆盖率仅为0.04%。沙漠所到之处,公路被掩埋,庄稼被毁,不少村庄因为流沙的侵害而迁移。由于植被稀少,乌兰布和沙漠更是西北地区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保护好、治理好乌兰布和沙漠,对推进国家生态屏障建设,阻止西沙东移,保护黄河及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起,磴口县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南起刘拐沙头,北至四坝下西闸与杭锦后旗交界处营造了一条长161公里、宽500米至1000米的防风固沙林带,较好地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近年,磴口县在防沙治沙、沙区开发上创新思路,把防沙、治沙、用沙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磴口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沙区治理上,通过“飞封造”(飞播造林、封沙育林、人工造林)并举,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并用的方式,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等一系列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同时千方百计“筑巢引凤”,实施了日本海外协力银行贷款植树造林项目和风沙源治理项目、韩国援助治沙造林项目等外国援建项目,乌兰布和沙漠绿化率逐年提升,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资料显示,1984年,全县沙尘天气日数为146天,2016年减少为31天,现在继续呈下降趋势;乌兰布和沙漠向黄河的推进同样放慢了脚步,由以前的年平均推进12.64米,减为8.39米、3.28米,2013年至2015年间,沙丘每年向黄河推进1.87米。昔日肆虐横行的“黄龙”,已被科技治沙这把“金锁”牢牢锁住。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巴彦淖尔市县两级按照“多用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思路,紧紧抓住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积极探索产业治沙的新路子,全面实现生态改善、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在加强沙区水、电、林、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全面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引社会资本投入乌兰布和沙漠生态保护和沙草产业的发展,逐步走出一条坚持沙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动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发展新路子。

目前,乌兰布和沙漠已引进蒙草、民晟等19家企业,开展以生态治理为前提、合理发展沙区经济的开发活动,进行生态治理建设。依托中电投、国电、青岛昌盛等龙头企业,规划建设占地6万亩、装机容量100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生态治理示范基地。同时,在光伏下发展设施农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后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经济林果业,加快调整优化农牧业种植结构,实现了生态治理与种植养殖相结合,与光伏产业相结合,与中草药种植相结合,与经济林果相结合,与新技术相结合,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昔日沙害,已经成功变为沙利。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形成生态治理、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三位一体的“巴彦淖尔绿富同兴新模式”,为西部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性示范作用,成为国际著名的产业治沙示范基地。

文图均由《巴彦淖尔日报》提供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