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首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8月26日 星期

重点在“融”字上下功夫
——推动洛阳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考之一
洛 平


编者按

本月初,市委书记李亚在调研督导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时强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传承中华文明、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服务业发展,扩需求、促消费的重要载体。近年,洛阳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提升“老三篇”、打造“新三篇”,文旅融合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实现了新发展,未来空间潜力依然很大。要加快推动洛阳文化旅游融合闯新路走在前,加快打造“古今辉映、诗和远方”历史文化名城。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洛平锐观察”,观察趋势、剖析案例、探讨路径,一起为推动洛阳文旅融合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

这个八月,说起洛阳人朋友圈里的“网红”,“夜游九洲”算一个。

每当华灯初上,九洲池畔游人如织:赏夜色,瑶光殿流光溢彩;看展览,室内光影展如梦似幻,国潮彩绘炫酷时尚;新体验,星光帐篷、童潮娱乐、国潮音乐节、九洲夜课等可互动……昔日的“皇家园林”,如今“火”了。

穿越千年,穿过人群,这更像是文化与旅游的一次美丽“邂逅”。看得见的是,一边是遗址公园,一边是时尚潮流,不仅碰撞出多元化的感官体验,还增添了可体验的消费业态;看不见的是,洛阳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正在通过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业态“融在一起”。

有人把文化比作“诗”,把旅游喻为“远方”,诗意地表达出人们对文旅融合的美好向往。当“说走就走”的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没有文化的旅游很可能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没有旅游的文化也难以创造完整的价值链。也因此,用文化的理念支撑旅游,用旅游的方式发展文化,体现融的理念、找准融的业态、发挥融的效果,推动文化与旅游从“物理组合”迈向“化学反应”,“诗和远方”才可以完美交融。

事实上,从新一轮机构改革,国家将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整合,到近期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传递的信号相当鲜明,那就是“融”是趋势,“融”是导向,“融”更是需求!而跳出洛阳看文旅融合,更是别有一番风景——

正因为契合了“融”的理念,开放20年的清明上河园在“活化历史”中,不断创新展示宋朝的市井文化,用文化性强、趣味性强、互动性强的演艺节目去吸引游客,以观众可理解、可接近、可参与的方式去展示和诠释历史文化,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

正因为找准了“融”的业态,600岁的故宫掘金文创产业,创造出故宫口红、“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一个又一个爆款,让传统文化与时尚生活“黏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愈加年轻的超级“网红”。

正因为发挥了“融”的效果,坚持17年免门票的西湖越来越火,打通文化和旅游的“任督二脉”,让游客逗留时间延长,也更愿意将钱花在住宿、吃饭、购物、娱乐等方面,杭州的旅游收入不降反升。

文旅融合,重点在“融”,难点也在“融”。让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良性互动、有机循环,从理念、业态到成效要“融”出“化学反应”,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乃至“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绝非易事。

最近被摘掉5A牌子的乔家大院,暴露出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更新换代较慢、过度商业化等问题,缺少的正是“融”的理念;曾被摘牌的山海关、橘子洲等知名景区,或因热衷门票涨价、巧立名目收费,或因无序建设、盲目开发,让文化变了味、旅游没了魂,自然少了“融”的业态;而成都一个投资约20亿元的仿古小镇,小桥流水、复古宅院、雕梁画栋,不能说不够精美,开业时也曾火爆一时,可终因缺乏文化挖掘沦为“小吃一条街”,热闹一阵便商铺关门、游客寥寥,何谈“融”的效果?!

(下转02版)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