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广东作家喻季欣创作、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以下简称《跨山越海》)是首部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桥梁建设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一题材?作品以桥礼赞新中国有哪些独特之处?
1 实干兴邦 “七彩七桥七十年,大国大桥大精神”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8个字是我多年采访、写作桥梁故事最难忘的场景和感受。”作者喻季欣开门见山说道,“新中国70年来,我国建成大型公路桥梁超过80万座、大型铁路桥梁超过20万座,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无疑,新中国70年桥梁建设成就是一个富有历史与时代内涵的重大创作题材,是独具魅力的‘实干兴邦’中国故事,是充满审美意味的文学画卷。”
喻季欣介绍,从发展与专业角度观察,新中国70年每10年的桥梁建设,从技术发展、时代进步和对一个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强大推动作用,形成了一种“桥梁形象”:从大江大河向大山大海、从平原向高原步步推进,跨山越海,旧貌换新颜,无不体现中国桥梁建设者的创造、创新与创举。
作为一本书,它的容量毕竟有限。在构思时,喻季欣选择了每10年一座有代表性的、能充分反映中国桥梁建设发展历程节点的桥作为重点描写对象,7座桥以点带面,7章结构有机一体。“七彩七桥七十年,大国大桥大精神”便成为揭示本书主题的结构主线。
2 从“起宏图”到“中国标准” 看奋斗、察国运、观世界
《跨山越海》是喻季欣近年来创作的第二部有关桥梁题材的报告文学。“港珠澳大桥建成后,我创作出版了《心桥永恒——中国港珠澳大桥启示录》。”喻季欣说,“正是这本书的深入采访给我了极大震动:中国的桥梁建设成就值得大书特书。”
明乎此,喻季欣迅即制订采写计划。他是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曾从事文学创作8年、做记者10年、在暨南大学当教授12年,11次进西藏、新疆调研广东援藏援疆工作,走遍了全国,并多方面写过桥梁建设。去年退休后他又自费去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考察桥梁,今年年初专门对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的大型桥梁作广泛深入采访,向几代桥梁建设者和专家、学者登门拜访求教。长期的生活积累和采写港珠澳大桥的经历,使他很快进入创作状态,思考和感悟也随之而来。
喻季欣坦承:“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从‘拜师学艺’开始的。”他介绍,这座桥是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之一,并派来一批专家,建设单位由此提出“建成学会”的口号。但大桥建设者发挥善于建设一个新中国的创造与拼搏精神,不仅“建成学会”,在紧接的长江第二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时,建设者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发愤图强以8年时间建成,而被称为“争气桥”,誉为“自力更生的典范”。当然这期间也有曲折,如九江长江大桥建设前期正处“文革”,前后21年才建成。
“这正可看出桥梁建设系国运。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桥梁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更以‘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让世界惊艳。”回顾多年的采访,喻季欣感悟颇深,“从武汉长江大桥标志我国大型桥梁建设‘起宏图’,到港珠澳大桥推出桥梁建设的‘中国标准’,新中国一代代桥梁建设者从接续奋斗到改写世界桥梁建设格局,迈向世界建桥强国。由此看奋斗,实干兴邦;察国运,民族复兴;观世界,大国崛起。”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李炳银在该书封底的推荐语中这样写道:“作者的军人、记者和教授经历、学养,呈现在全书的字里行间。此书思考深邃、文字优美、真情感人,叙述一气呵成;是一部集思想性、文学性、可读性于一体的优秀纪实文学作品、主题创作精品。”
3 审美追求 作品主题与人物形象并举
随着新中国70年桥梁建设伟大成就的呈现,《跨山越海》不断开掘“奋斗”内涵,深化“实干兴邦”主题。
“对选定详写的每一座桥,我都特别介绍桥的特殊地理环境、建桥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即风险与挑战。围绕风险与挑战着墨奋斗的作为与精神、展示中国桥的历史传承与文化血脉,这一切是通过塑造人物群像来实现的。”喻季欣介绍,他在书中写了近百位人物,突出塑造了茅以升、李文骥、彭敏、梅旸春、李国豪、唐澄寰、刘长元、董明芳、方秦汉、郑明珠、林荣有、谭国顺、朱永灵、林鸣、张宝兰等几代桥梁建设功臣和新时代先锋人物形象。
随着技术发展,桥梁建设注入时代文明与智慧,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需要各克难关。同时,不同地域环境又有不同复杂情况。可以说世界各国的桥梁建设都是在不同的桥型和环境下迎向风险与挑战。新中国70年从建桥大国迈向建桥强国,正是在迎接一个个挑战、化解各种不同风险中闯出的中国特色之路。新中国一代代桥梁建设者,或一生情系桥梁事业,或为桥梁建设鞠躬尽瘁;或丹心凝匠心,或舍小家为国家。他们人生的一个共同信念与精神高地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一个国家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是世界文明的光华绽放;它闪耀实干兴邦、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时代光辉。由桥而人,从信念到精神,该书是以新中国桥梁建设成就的一部壮丽史诗礼赞新中国的。
(据人民网 作者:刘大江)
延伸阅读
再现港珠澳大桥建设幕后
——读《心桥永恒——中国港珠澳大桥启示录》
近日,《心桥永恒——中国港珠澳大桥启示录》新书首发式在广州举行。该书由暨南大学教授喻季欣历经3年深入采访、精心创作而成,是记录讴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又一匠心力作。
《心桥永恒——中国港珠澳大桥启示录》属于长篇纪实文学,由生动纪实与深度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六大篇章,围绕这座大桥是在怎样的天时、地利、人和背景下建成的。它通过攻克了哪些世界性难题,两万多名建设者是如何实现从制造向“智造”、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大跨越,它创建了怎样的中国标准并获得世界建桥业界的认可与钦佩等主题展开。
喻季欣表示,为了写这本书,他前后去了港珠澳大桥工地8次,采访了七八十个人物,积累了大量的一手素材。此外,他还看了几十本与大桥相关的书,积累材料。谈及创作动机,他说:“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之重器,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港珠澳大桥也是我多年关注和关心的题材,于是我怀着创作的想法,开始全力准备。”
“这部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一群普通建设者在港珠澳大桥砥砺奋斗的不普通的故事。”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书记朱永灵回顾从接受作者采访到读这本书的过程,他表示,作者从匠心、人心深刻揭示‘心桥永恒’真谛,显示了这部作品的鲜明特色和深刻主题,是这一题材创作的新突破和重要收获。
(据新华网 作者:余旺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