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肖原) 记者昨日从市文物局获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全国共762处,洛阳独揽9处,居全省第一。目前,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51处(54项)(其中东汉石象并入之前的邙山陵墓群),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第八批国保单位的评审工作从2018年开始,经过了推荐项目的申报、遴选申报项目、征询意见确定三个阶段。此次名单的公布,既是对我市文物保护领域成绩的肯定,又对我市进一步推进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弘扬地域历史文化,加快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新增的9处国保单位分别为:
位于栾川县栾川乡湾滩的旧石器时代古遗址孙家洞遗址。在该遗址发现的中更新世猿人化石,填补了中原地区未在洞穴中发现古人类的空白,为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学说提供了新证据。
位于宜阳县张坞镇苏羊、下村和留召三自然村内的新石器时代古遗址苏羊遗址。在该遗址发现的大型人工壕沟、房址及出土的各类型陶器、部分农作物遗存,印证了苏羊遗址是仰韶文化时期重要的区域聚落。
位于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的周代古墓葬徐阳墓地。该墓地为中原地区首次发现的戎人遗存,是戎人族群迁徙中原,逐步被中原文化所融合的实物例证。
位于孟津县平乐镇象庄村南门外东侧的东汉石象。东汉石象体形硕大,雕刻古朴粗犷,为东汉少见的大型石刻,为研究东汉时期陵寝制度和汉代石刻艺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位于伊滨区寇店镇西朱村南的西朱村曹魏墓。该墓是曹魏时期帝陵,为了解曹魏时期的陵寝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填补了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重要缺环。
位于新安县城西17.5公里烂柯山麓铁门镇玉梅村的清代古建筑洞真观。洞真观作为现存的格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保留了原建筑形制、结构、材料、工艺及61通历代碑刻(元代至清末)和30余幅清代彩绘壁画,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和建筑绘画艺术。
位于偃师市山化乡石家庄村南的清代古建筑九龙庙。九龙庙是伊洛地区少有的保存完整、祭拜对象鲜明、普惠民众的规模化清代建筑群。
位于偃师市高龙镇高崖村学校院内的明至民国古建筑兴福寺大殿。该大殿保存完整,造型优美,梁架结构独具特色,保留了较多明末清初建筑特征,反映了伊洛地区地方建筑因形就势、灵活建造的特点。
位于宜阳县韩城镇福昌村的清代古建筑福昌阁。福昌阁少有的高台楼阁式建筑、一顶两式的独特建筑形制,气势非凡,体现了豫西地区独特的地方建筑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