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放眼河洛大地,智能制造正在重新定义生产链、价值链,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洛阳制造”呼之欲出。“智能工厂投用后,预计使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0%,运营成本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30%,能源利用率提高20%,不良品率降低30%。”谈及项目生产效率将得到质的飞跃,曹志斌脸上写满了激动与喜悦。是的,过去人们曾这样设想新一轮工业革命:软件更加智能,机器人更加灵巧,网络服务更加便捷,生产效率更加高效。如今,这样的场景、这样的质变,正在越来越多的洛阳工厂中展现出来。
也要看到,智能制造考验的不仅仅是“智力”,还有转型攻坚的“魄力”与“定力”。现实中,有的企业看不清趋势,担心投入大、风险高,智能化改造束手束脚、积极性不高;有的系统壁垒重重、交互困难,导致智能化改造重复投资、浪费严重;有的缺乏既懂研发又懂制造的高端智能制造人才,盲目“机器换人”走了不少弯路……困难是现实的,挑战是严峻的,但必须正视的一点是,当拐点到来时,只有作出改变,才能避免被时代所抛弃。
以“智”提“质”风正起。我们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结合好产业与院所,统筹好军工与民用,对接好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好制造业与服务业,推进生产方式“智造”,重塑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当越来越多企业像中信重工一样,生产车间安上智能的“大脑”,接上互联网的“云端”,“洛阳制造”或许就会变得更加聪明,就会逐渐告别重型装备“论吨卖”的昨天,走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多元化输出”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