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1版:关注二里头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

在这里,向“上下五千年”致敬
洛 平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记者 曾宪平 摄

这一刻,世界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里。

19日,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为公众揭开了“华夏第一王都”的神秘面纱,为世界架起了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当3800年前先人们的生活场景呈现在面前,从中感知到一个民族告别鸿蒙、向文明进阶的历史脉动,人们不禁心潮澎湃、肃然起敬。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感的强调发人深思。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王国的兴起、王都规制等涉及中华文明发展的重大学术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深埋于黄土之下的二里头文化,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伊河、洛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平坦而开阔,气候温暖,物产丰饶,从夏商至唐宋,无数王朝的权力中心在这里上演兴亡更替的故事。在二里头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庄下,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建筑、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发现的这些证据,将世人对中华文明史的认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和开放,是中国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大事件,对展示考古成果、传承历史文化、深化学术研究、做好文物保护、推进文旅融合等有着重大意义。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重返华夏文明的“源头”,向“上下五千年”致敬,必将激荡爱国情怀、激发文化自信,激励我们从历史走向未来。

致敬,就要加强保护展示。60年来,几代考古人“手铲释天书”,在此蹲点持续不断进行考古发掘,一次又一次的惊人发现,一个个“中国之最”,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不断溯源向上。自履新洛阳时起,市委书记李亚多次前往二里头遗址实地调研文物保护工作,从规划方案到项目建设,从遗址保护到百姓民生,把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统筹考虑,加快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建设。我们要以博物馆建成开放为契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博物馆之都”等为抓手,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加快大遗址保护步伐,着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

致敬,就要加强创新发展。开馆首日接待中外游客3.8万人次,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眼球。作为“新三篇”的重要篇章之一,这是洛阳加快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引领性项目。接下来,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如何更好地展示其内涵和价值,从而吸引公众,如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何实现大遗址保护与民生发展的双赢,进而成长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要高质量做好博物馆运营和管理工作,使其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标志性、示范性项目,在传承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中发挥重要作用。

致敬历史的最好方式是书写新的历史。“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几代人用了近60年,才发掘了1%多一点。” 正如考古专家所言,这本无字地书才刚刚翻开,还需要一代一代人接续努力。从这里重新出发,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加快打造“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奋勇争先,洛阳必将肩负起更大的“文化担当”。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