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关注二里头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首日迎客3.8万人次
参观博物馆游客有话说 “震撼”“骄傲”成为高频词
仔细观察
馆内参观
等待开馆

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誉。作为我市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件大事和盛事,20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

据统计,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首日接待游客3.8万人次,专家、学者和游客争相第一时间走进博物馆,探寻中华文明之源。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啥样?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馆园对公众开放 二里头遗址活起来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对公众开放首日,“震撼”“骄傲”成为高频词。

“原来我们对二里头遗址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书本上或者材料上,现在博物馆开放了,这些珍宝摆在那儿,让文物和遗址活了起来。对普通观众来说,可以去了解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豆海锋说。

豆海锋说,作为学者,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开放,为他们直观地了解文物、遗址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保护和传承中华古代文明,持续推动二里头夏都遗址考古发掘、整理、研究和展示工作,帮助国内外学者了解早期中国,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民众有着重要意义。

“太震撼了!代入感很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宣传中心主任柯锐第一次来洛阳,参观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新颖的陈展、高科技的手段,让她耳目一新。她说,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她已经在朋友圈里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打广告”,向朋友推介二里头遗址。

首都博物馆宣传教育与志愿者工作部首席研究员杜莹表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用大量的史实研究成果、实物,与科技相结合,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和夏文化的探索历程,对于传承中华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民族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岳小莉表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开馆,是一件值得华夏儿女骄傲与自豪的盛事。这背后,是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

岳小莉建议,结合考古人的故事,通过有温度的人,拉近博物馆和游客的距离,让游客真正走进博物馆、热爱博物馆,进而深入了解二里头遗址的价值。

有趣可体验 还能长知识

“妈妈,这个是小乌龟吗?”20日上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第三展厅内,一个4岁的小女孩指着一件精致而小巧的绿松石兽问。

来自巩义的一名初二男生说,博物馆很有趣,还能长知识。第三展厅的“我为夏都造园林”“我为夏都造宫殿”“二里头玉器工艺技术观察”, 第四展厅的刻符互动、多媒体体验,让博物馆变得更贴近公众。

在第三展厅的二里头动物板块,小朋友们开心地把可移动的屏幕分别放在“豪猪”“熊”“虎”“兔子”和“梅花鹿”下面,屏幕上立刻出现了相应的动态动物。

第四展厅内,通过复原模型再现了一号、二号宫殿遗址。“原来古人就住在这样的草房子里呀!”7岁的李宗佳惊喜地说。

在第二展厅,主要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国宝级文物进行展示,吸引了大批观众。他们惊叹于3000多年前夏代人的智慧,对夏文化有了更深更直观的了解。

他从深圳赶来 只为先睹为快

在众多游客中,一年过七旬的老人认真地看着第一展厅的展板和文物。

这位老人叫曲长有,来自偃师市顾县镇,一大早他带着老伴儿骑着自行车走了30多里路,来看博物馆。

“我今年78岁了,在报纸上看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了,作为偃师人,感到很激动,一定要来看一看。”曲长有说。

曾经在洛阳考古队、洛阳博物馆工作几十年的老人张剑,目前跟着孩子在深圳居住。听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开放,他专门和老伴、孩子从深圳坐火车赶回来。

洛阳博物馆志愿者蒋玲参观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后,深有感触地说:“之前我们为游客讲二里头,基本上就是按照图版讲解,现在看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看到的文物更多了,内容更丰富了,以后给游客再讲二里头,就更有底气了!”

本报记者 常书香 朱艳艳/文 鲁博/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