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郑贞富
感恩母亲河 翁洁峰 画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日,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座谈会。在会上,我以《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题,谈了我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的心得体会。

“道器合一”的根魂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是从历史学、民族学、区域文化学、文化传播学、价值哲学等多学科角度,对黄河文化的科学定位和高度概括。

根和魂,科学地说明了黄河文化的本质特点。从文化本体论上说,黄河文化有道器合一的独特性、唯一性,是道器合一的根魂文化。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易经》中提出的一种文化本体论命题。“道”,就是 “魂”,也就是“变”,是宇宙万物运变的过程。《易经》言:“变化者,进退之象也。”进退指旧物的消失和新物的产生过程,而“道”的意思正是表示进退的轨迹。《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形而上者”就是万物的变化过程。孔颖达《周易正义》言:“体质成器,是谓器物。”由是可以说“形而下者”或者说“器”是指事物的存在状态,是道生成的“根”。

习近平总书记说:“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

5000多年前,炎黄二帝在黄河边结盟,从此一个伟大民族、一个伟大的文明在黄河流域产生了。此后,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里出现了农耕文明、青铜文明、城市文明、区域文化,产生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大发明,产生了《诗经》等一大批不朽经典。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正源生成的丰土吉壤。伟大的黄河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永恒高地,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容纳百川”的包容性

黄河文化是道器合一的根魂文化,决定了它具有“容纳百川”的包容性。黄河文化研究,将呈现多学科、多层次的趋势。

从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15年的丰富成果及洛阳学术单位的一批研究成果来看,因黄河文化博大精深,对它的研究,也是跨多个学科。从研究类别,黄河文化研究可分为综合研究和分类研究。综合研究,包括通体整合、分类综合、资料综合。分类研究,有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化遗产类等。社会科学类:历史学、考古学、方志学、宗教学等;自然科学类:建筑园林学、地理学、医学、水利学、古代科技等;文化遗产类:不可移动文物的研究、可移动文物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从研究层面看,黄河文化研究有综合性的理论探索和各层面历史、文化研究。总的说来,黄河文化研究包括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理论研究和实用研究,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等。

因为,黄河文化作为道器合一的根魂文化,有“容纳百川”的包容性,所以对它的研究,也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黄河文化研究作为新兴研究领域,富有巨大的挑战性,它涉及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人口学、生态学、统计学、文化人类学乃至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个学科。它要求研究者必须具备多学科的广博知识和宽阔的理论视野,因而这种挑战性产生了巨大的学术魅力,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事这一领域的学习与探索。

“经世致用”的现实性

黄河文化是道器合一的根魂文化,决定了它具有“经世致用”的现实性。经世致用,是黄河文化的显著特征。

例如,周公制礼作乐,其作用就是移风易俗,创造一种政治经济文化模式,形成儒家心法。春秋时期,官学演变为私学,诸子学形成,它们也都是经世之学。如儒家以天下为己任,以王者之师自居,试图通过“格君心之非”来塑造理想君主,并从而重新建立统一的社会价值系统。“经世致用”主要是建构一种合理化的社会秩序和政治形式。汉代今文经学的现实主义和古文经学的实证主义,都是“经世致用”的反映。

“经世致用”在二程洛学的体系中被称为“实学”。《二程遗书》:“治经,实学也。譬诸草木,区以别矣。道之在经,大小远近,高下精粗,森列于其中。譬诸日月在上,有人不见者,一人指之,不如众人指之自见也。如《中庸》一卷书,自至理便推之于事。如国家有九经,及历代圣人之迹,莫非实学也。如登九层之台,自下而上者为是。人患居常讲习空言无实者,盖不自得也。为学,治经最好。苟不自得,则尽治五经,亦是空言。今有人心得识达,所得多矣。有虽好读书,却患在空虚者,未免此蔽。”

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二程对“实学”这一概念最为明确的表述。二程在此正式以“实学”来指称经学,并且认为,学圣人之道,最实在的办法莫过于治经,即所谓“治经,实学也”。二程始终固守着黄河文化中“经世致用”的传统,而“实学”一词又指向一种“经世致用”之学。二程所谓“实学”者,是要明其体之“实”,又能达其用之“实”,可谓有“实体”“实用”之学。这种价值取向为后世所传承。

黄河文化的“经世致用”思想是很突出的,它曾在诸多领域长期领先于时代。黄河文化研究对象为“经世致用”的文化,就决定了它“经世致用”的现实性。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现实性与必然性有其内在联系。在事物发展中只有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才具有现实性。黄河文化由于本身的功能使之具有必然性,因此它有现实性。

黄河文化现实性的本质特征就是“经世致用”,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历史的启迪、区域经济文化的推动、对现实的文化影响,从多方面给现代人的生活以多方面的影响等。

“经世致用”的现实性,是基于黄河文化立足于求真,求真是黄河文化的根本原则,经世是黄河文化的社会性的必然要求。求真是经世的基础,经世是求真的提升。这个“真”就是本质的东西,就是形而上的道,就是魂。经世是因为黄河文化是道器一体的根魂文化。

黄河文化的求真与经世及其辩证统一,是所有正直的学人所恪守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从黄河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特别是从黄河文化与社会公众的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来看,人们认清楚黄河文化的求真与经世及其辩证统一的特点,这不仅标志着黄河文化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标志着人们对现实生活与黄河文化前途的关注和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列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五个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可见这个任务多么重要与迫切。习总书记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