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
当下,在河洛山乡,春耕生产正有序有力展开。本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探访春耕生产。透过希望田野里的新亮点新变化,我们对丰产增收充满信心、对提质增效充满信心、对全面小康充满信心。
效率春耕 植保用上无人机
春光正好,汝阳县内埠镇的麦田已经复苏返青。伴随着旋翼急速旋转,多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麦田里往返穿梭,掠过之处,一层薄雾轻轻洒落。
“一个架次可搭载20升除草剂,满足12亩麦田喷洒需求,几分钟就能完成作业。”操作无人机的洛阳包正农业植保公司负责人刘为锋说。一架无人机一天可作业300亩左右,一亩地包药包打25元,比人工省时、省力、省成本。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减少人员集聚,包正公司通过线上渠道与各村对接,订单确定后,只需村干部到地头对接,即可开展作业。
刘为锋原本做农资销售生意。这些年,农业机械化加速普及,主要农作物种植、收获阶段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农业植保依然需要大量人工,费时费力。刘为锋决定“试水”无人机植保行业。
“从最初的一两架到现在的30多架,从群众早期的好奇、质疑到现在广泛认可,无人机在田间地头越来越活跃。”刘为锋欣喜地说。如今,该公司无人机植保团队除了在本地开展作业,农闲时间还把业务拓展到了新疆、内蒙古等地。
【农情调度】
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359.1万亩,整体长势良好,正在大面积开展化学除草、中耕划锄等作业,促弱控旺、提墒保墒。各地农机合作社、农机手也完成农机具调试、检修,以良好状态在春耕生产中大显身手。
质量春耕 结构调出新天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红薯育苗的关键期。在伊川县鸦岭薯乡薯业科技园、在宜阳县金薯王农业公司、在汝阳县张河村金涛红薯种植合作社,“红薯大王”们都在大棚里为红薯育苗紧张忙碌着。乡亲们戴着口罩,把种薯平铺在苗床上,然后浇水覆土,等待萌芽。
“受疫情影响,今年育苗略微推迟,不过气温回升快,能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在伊川鸦岭,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侯文邦和他的研究团队正在支持伊川全力发展富硒红薯产业,持续叫响“岭上硒薯”品牌。
“过去,庄稼人是‘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现在,倒过来了,城里人爱吃红薯,让‘土疙瘩’成了‘金疙瘩’。”侯文邦说,红薯耐旱耐瘠薄,适宜豫西山区丘陵地带种植,尤其得益于洛阳富硒资源开发和市场消费升级,红薯产业前景可期。
不仅如此,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下,红薯产业也在加快摆脱粗放生产模式,更加注重绿色生产、品牌销售。因为,富硒、绿色、品牌,就意味着真金白银。
【农情调度】
春耕生产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窗口期。今年,全市预计播种春作物150万亩,其中,红薯种植规模占比达三分之一,优质瓜菜、花生、烟叶、杂粮等面积持续扩大。
智慧春耕 答疑解惑在“云端”
刚开春,新安县大片的樱桃园尚在复苏萌动之时,南李村镇果农侯旭辉的大棚樱桃已是花开满枝。可是,老侯心里有点儿发慌。
“田老师,樱桃花开到这个程度,管理该注意啥?”“老侯,这几天关键在于温度的把控,晚上不能低于5摄氏度,白天不要超过25摄氏度。”在大棚里,侯旭辉正举着手机进行视频通话,视频那头,为他答疑解惑的是市里的园艺专家田玉广。这些日子,在果树管理上,老侯遇到什么问题,总会第一时间向田玉广视频请教。
樱桃素有“春来第一果”的美誉,在水果家族中成熟最早,是新安的一大地域特色品牌。近年,当地樱桃种植规模扩大,侯旭辉寻思着“早上加早”,通过大棚栽培,再提前一步上市,抢占市场。
“樱桃大棚栽培是新技术,若拿捏不准,果子的产量、品质都会打折扣。今年受疫情影响,心里就更没底了。”侯旭辉坦言。现在,农业部门开通了线上服务,随时随地可以线上对接,让他心里踏实了许多。
【农情调度】
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农技推广系统在“点对点”开展专家下乡指导的基础上,畅通远程技术指导渠道,及时在线解决农民群众春耕生产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
本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王永好 王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