菘,即家常大白菜。若非因疫情宅于家中,想必也没这闲暇对一棵大白菜起了雅兴。
没想到,春节前从山里老家带回的一袋父亲窖藏的“绿色”白菜,竟因这疫情变得珍贵万分,需靠它接济度日。那日我剁白菜馅儿,心血来潮,于其根部环切,抽出菜心泡在碗中,置于窗前阳光下,期待白菜重生,开出花来。母亲常如此,我每年也如此,今年尤其想如此。
我给父亲打电话,他抢着问:“村里大喇叭天天播疫情的事,县城没事吧?”我说:“小区封闭,哪儿也去不了。你们千万别串门,也别让别人来咱家!”父亲说:“咱村也封了,谁也不串门。家里有白菜萝卜、大米白面,鸡也下蛋,饿不着,放心。只是你吃不到放心菜了呀!”我说:“白菜还有,今天还泡了一棵。”父亲笑了:“你娘也泡了一棵。”
我的这棵和母亲的那棵同长于一块菜地,都是父亲亲手种的,纵相隔两地,因有共同的基因,定有相似的模样。父母与我虽不得相见,心却连在一起。想着阳光里嫩黄的白菜不日将如那绿碗般翠绿,因长期封闭家中而生的焦虑也淡了几分。
渐渐地,我对每天增长的确诊、疑似、死亡人数少了关注,更关注日益增长的治愈出院的“好消息”。随着阻击战的持久深入,希望将与阳光同在。对那些疯传的谣言或不实消息更少了关注,紧随其后的官方辟谣、实时更新的权威信息、期待向好的不同声音让我更有信心了,透明堪比阳光重要。更关注那些“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基层干部、媒体记者、爱心人士……他们如穿越严冬日渐明丽的阳光一般,赐予如我这般宅于家中的所有普通人以温暖和力量,阳光依然朗照,日子还要继续。
我时常伫立窗前,瞅着碗里的白菜发呆。它听不懂街头音箱里循环播放的防疫宣传,看不到昔日喧闹繁华的街市已关门闭户、人影寥寥,不用戴着口罩站在医院病房、城乡卡点、小区门口守护全城百姓,更不用因身边出现了确诊、疑似病例而警觉、惶恐。恍惚间,我竟羡慕起这棵白菜来:沐阳光,饱饮水;不闻窗外事,只顾自荣发。
突然慢下来的独处生活,让人慢慢适应。曾经踩着钟点疲于奔命的很多人,有变身大厨的,变着花样给家人做凉皮、炸油条、蒸花馍;有变身园艺师的,饶有兴致地摆弄着平时疏于管护的多肉、兰草、茉莉;有变身艺术家的,像模像样地玩起了吉他,拿起了画笔,写起了诗文;更有静心读书的、室内健身的、远程学习的、线上办公的……宅于家中,闭关修行,似闲绝非真闲。待疫情散去,我们重回烟火人间,都变成热爱生活、珍视真情的“生活家”,也说不定呢!
数日后,这白菜已然翠绿,如地里生长时那般色泽喜人。根部浸水处,新生了细长白嫩的须根,柔柔地盘在水中,似在飘摇;根部出水处,蹿了薹,抽了莛,还冒出了一簇淡黄的花蕾。看来,只要阳光在,温度有,水充足,离开花就不远了。此时,我想到了“风月同天”的他们。
被集中隔离观察的小光兄弟、居家隔离观察的小婕妹妹持续传来“好消息”:无发热症状,一切正常。严格封闭管理小区的朋友不时给我发微信:有专人代买物品、清理垃圾,还有心理咨询热线,心也慢慢静了下来。手持单位证明或通行证上班、采购的身边及异域的朋友,看到他们工作出色、生活安然,甚是欣慰。
水培白菜开花还需半月余,凝视水中蓬勃的白菜,我似乎看到了不远的将来,窗前小小黄花簇簇艳艳的喜人模样。真心企盼花开之日,我们个个儿“你安好,我无恙”,笑靥如花、心怀慈悲地给彼此一个熊抱,再一起拥抱春天。我也和父母约定:一起秋种白菜,冬收白菜,再泡白菜花。
《本草纲目》曰:“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的确,白菜太过寻常,而又甚是坚毅。愿我们都如这“水中菘”,经历这场疫情的洗礼,依然是原来的我们,又不再是原来的我们,真正活成一棵菘,一棵“草中之松”,笑待春暖冬寒,坦荡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