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4月2日 星期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兴洛湖城市驿站 记者 刘冰 摄
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记者 曾宪平 摄

洛阳满城飘书香

昨日,在涧西区同乐桥西北侧的城市书房施工现场,几名工人戴着口罩,正动作娴熟地铺设地板砖。待室内装修完毕,配齐图书及自助借还机、图书消毒机等设备,这座城市书房就将面向公众开放。

近年,我市把“书香洛阳”建设提升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以“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全民阅读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需要。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投用城市书房165座,另在宾馆、医院、机场、车站等建设阅读服务点20个,总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藏书87万余册。

“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创新。这对洛阳的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部署,突出洛阳文化特色,做好‘传承’‘弘扬’‘创新’三篇文章,推进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刘梦刚说。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书香洛阳”建设,优化城市书房布局,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十五分钟阅读圈”,让更多群众崇尚阅读、品味书香,擦亮城市书房这一城市亮丽名片。同时,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网络,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创新服务内容,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推动洛阳文化繁荣兴盛,为洛阳建设副中心、形成新引擎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本报记者 朱艳艳 通讯员 李俊杰

 

复原看得见的“地上都城”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内部遗迹展示,都让我们为之惊叹。”日前,在山东泰安工作的周先润一家来到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参观,被这里的景象所震撼。

周先润是涧西人,2017年因工作需要,他们举家迁往山东泰安,3年来,这是他们第一次返回洛阳。“没想到故乡已今非昔比。”他说。

应天门始建于公元605年,历经隋、唐、五代、北宋4个时期,沿用523年,是隋唐洛阳城宫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庆典与外交活动的场所。

洛阳文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辛俊峰介绍,近年,我市积极推动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着力将隋唐洛阳城打造成历史文化特色鲜明、古韵新风相得益彰、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国际文化矩阵。按照规划,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将形成“一区、一轴、一带、两片、三环”的空间结构。

“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的召开,让洛阳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看到机遇,更要把握机遇。”辛俊峰说,他们将按照省、市要求,坚持保护优先,传承历史文脉,推动融合发展,突出抓好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打造隋唐风貌核心展示区,复原看得见的“地上都城”,为我市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 李三旺 通讯员 张娴

 

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

垫层浇筑、防水处理、筏板浇筑、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昨日,在位于洛阳南山公园的洛阳牡丹博物馆项目工地,地下施工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地下工程总量已完成90%以上,约占全部工程量的15%,预计4月中旬“出正负零”(即地下结构施工完毕),7月主体封顶,年底竣工,明年牡丹文化节前正式对外开放。

洛阳牡丹博物馆地处洛阳市现代轴线南端,是我市规划建设的又一处城市文化地标,由洛阳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整座博物馆按照仿唐式建筑风格设计,采用传统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建筑章法,外观庄重大方、气势磅礴。

“我们致力打造国内最具特色、最专业的牡丹博物馆,为洛阳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添彩。”该负责人表示,洛阳牡丹博物馆展陈大纲编制、展陈方案设计、展品征集等工作已同步启动,将从科普牡丹品种栽培、挖掘牡丹历史文化、展现牡丹产业产品等方面着手,把洛阳牡丹博物馆项目建设成为有内涵、有颜值的文化高地。

今年,我市将在已有77座博物馆、纪念馆的基础上,在建、续建18座博物馆,确保博物馆总数超过100座。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多个博物馆建设项目已逐渐复工。其中,市体育博物馆已进入布展准备阶段,目前正在征集相关文物,伊川、宜阳、嵩县、汝阳等县博物馆建设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本报记者 智慧 通讯员 张路路 余磊

 

点燃全域旅游新活力

“‘新安烫面角’很有名,我打算趁着清明节假期带孩子去尝尝,再转转景区。”昨日,市民白浩在网上领到一张新安文旅消费券,可在新安县的景区、酒店、餐饮店、娱乐场所等消费时使用。

4月1日至4日,新安县面向全国游客集中发放500万元新安文旅消费券,通过将全县文旅资源打包推广销售,吸引更多游客走出家门、走向户外,加速文旅市场回暖,促进消费回补。

这是我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我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一目标,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了全域旅游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

“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要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深化文旅融合创新,提升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这给我市文旅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升了我们加快全域旅游的信心决心。”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孙小峰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抢抓机遇,积极谋划黄河文化公园、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重大项目,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利用南部山区资源,加快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推动伏牛山全域旅游工作;整合非遗等文化资源,通过全域旅游发展深化文旅融合创新。

本报记者 朱艳艳 通讯员 周亚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