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润城惠民生
昨日,漫步市区伊河湿地,两岸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百花竞开,河面不时有水鸟掠过,宛如一幅山水画。
近年,我市全面实施“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城市河渠治理进入“快车道”。如今,以42公里长的洛河洛浦公园、30公里长的伊河湿地为代表的生态水系环境宜人,实现了北方城市少有的水域面积占城区面积10%、人均水域面积10平方米的“双十”目标。
“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要突出生态特色,创建黄河保护治理示范区。这对洛阳的水利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乘势而上抓机遇,对标对表抓落实,以实际行动在推动我市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彰显更大担当和作为。”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翟文亮说。
下一步,我市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强化水资源利用综合调度,通过已完成的“四河三渠”12项引水补源工程,为生态、生产、生活用水等提供可靠保障;加快实施“四水同治”,故县水库灌区、小浪底南岸灌区、前坪水库枢纽工程扫尾等重大水利工程按计划推进,错峰调蓄中小型水库群等,夯实水利发展基础;协力推进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助力我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本报记者 李冰 通讯员 郑斐冉
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阳春时节,吉利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意正浓。在大堤外围,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将通过扩大水域面积、提升绿化水平、扩充基础设施等方式,营造人水和谐的湿地景观。
“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谋划建设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重大部署,将为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带来重大政策利好。”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推进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着力打造黄河中下游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示范区。
我市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与之伴生的湿地资源十分丰富。近年,随着“四河同治”持续推进,全市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相继建设了河南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伊川伊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等湿地公园。
“‘以水润城’,是洛阳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翟文亮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引领,持续提升伊河龙门湿地、洛河甘泉河湿地、瀍河朱樱湖湿地等7处已建成湿地,精心打造伊河汉魏大道湿地、伊水游园湿地、双溪湖湿地、鹿鸣湖湿地、伊河东湖湿地、瀍河后李湿地、涧河党湾湿地、金水河湿地、苗沟湿地等9处新建湿地样板,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
本报记者 白云飞
把黄河建成岸绿景美惠民的幸福河
清明时节,在巍巍邙岭,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加快推进。作为全省“四水同治”1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总干渠5个标段已全面开工建设。3年后,这个由干渠、支渠、田间配套工程和城镇供水管线组成的巨大水网将纵横阡陌,让53.68万亩旱地变成沃野。
黄河之于洛阳,意义重大。1994年9月,在洛阳城北邙岭脚下,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工建设,2001年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黄河从此安澜;2002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南岸引水口工程竣工,为我市日后引水调水奠定基础;2015年,“引黄入洛”工程全线通水,盘活了洛城水系,为全市工农业生产、沿线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强调,洛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责任重大。”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丙立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市水利局将把准目标定位、积极融入对接,协同推进黄河干流保护治理,围绕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小浪底南岸灌区、新安县引畛济涧等引黄工程建设步伐,实现洛阳引黄供水指标合理高效利用。
本报记者 李冰 通讯员 郑斐冉
让优美生态成为洛阳亮丽名片
春回大地,山川复苏。来到黄河新安石寺段、正村段,两岸荒坡被整理成层层叠叠的梯田,顺流而下,在黄河孟津段、吉利段,植树造林鏖战正酣,绿色正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洛阳段长97公里。全市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1.8%,生态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责任重大。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建设体系,驰而不息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大力实施“七绿”工程,累计完成新造林174万亩。今年,全市规划实施人工造林29.9万亩,目前已完成33.7万亩,超额完成任务。
同时,我市高标准推进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建设,计划三年内实施沿黄绿化13万亩,着力打造堤内绿网、堤外绿廊的生态系统。
“生态建设是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郅书安表示,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以沿黄生态保护治理为引领,全面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质,大力实施好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等重大生态工程,擦亮绿色这个底色,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洛阳的亮丽名片。 本报记者 白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