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4月22日 星期
帮农民科学种田,助村民成为“大棚大王”,带动贫困户就业——
村里来了“科技红娘”

樊国粉在大棚工作
展示手机App

“现在亩产超过350公斤。”近日,在伊川县吕店镇赵庄村,记者见到该村党支部书记赵俊杰时,他刚刚从村民家走访回来。

赵俊杰介绍,赵庄村地处伊川县东部,受水利和土壤条件限制,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产量不高,却是耐旱的谷子“看中”的好地方。全村2100口人,几乎人均一亩谷子地。

尽管村里有多年种植谷子的传统,由于技术落后,亩产最多200多公斤。去年村里和乐活星创天地签订了协议,由对方请来省级科技特派员,为村民现场选良种、指导作业,打破了产量瓶颈;疫情期间,科技特派员定期直播授课,实时解答村民疑问,村里还组建了微信群,选定骨干人员学习后指导村民。

“这是我们最新出的富硒小米。”在该村自办的伊川县伊河桥米业有限公司,负责销售业务的远瑞波展示了他们的新产品。原来,科技特派员为村民推荐的新谷种“冀谷39”等产量高、品质好,使该公司现在的年加工生产能力超过了500吨,且更有“科技含量”。

“我们不缺干劲儿,缺的是技术和知识,线上讲学加线下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远瑞波说。

赵俊杰和远瑞波口中的乐活星创天地位于江左镇石张庄村,是一家科技农企。该企业探索出了“小康农民讲学所(农民技能化培训)+智慧农工服务站(数字乡村产业发展)+智慧农工区块链(数字乡村技术应用)”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把农民培养成职业技能工人,按指令生产,实现零经验增收。”乐活星创天地负责人吴迪介绍,在这种模式下,农民有了新身份——智慧农工。

石张庄村村民樊国粉,从一个农村“留守妇女”成长为技术型农业创业者。在乐活星创天地的农业园区,记者见到了她。

7年前,樊国粉进入园区做工勤工作,2015年在园区承包了2个大棚种草莓,目前她有草莓大棚20个、西瓜大棚16个,年收入5万多元,带动近20名村民就业,年收入3万多元,整个团队每年能创造200多万元销售额。她还和很多大棚种植户或企业建立了“联盟”,定期受邀到现场讲课,疫情期间,她又转战线上直播授课,收获了不少粉丝。

“用这个平台管理大棚很方便。”樊国粉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名为“智慧农业ERS5.0”的App,上边清楚地显示了“农业生产指令”“大棚环境”“分红统计”等内容。

一人致富,带动他人思变。园区工作人员李变阁原本是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后每月能挣1600元,还能兼顾家庭。去年脱贫后,李变阁也打算像樊国粉一样,承包大棚做老板。

吴迪介绍,截至目前,他们已在洛阳、郑州、南阳、安阳和四川、广东、安徽、山西等地建立150余个服务中心,累计培训职业农民30万人次,仅伊川智慧农工服务站就帮扶11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临近中午,在江左镇江左村,记者走进银帆·智慧农工服务站的生产车间,看到不少工人在工作台前忙着缠线圈。“这是给电子产品适配器做变压器的一个工序。”服务站负责人姚文斌介绍,他们主要给微软、苹果、OPPO、VIVO、戴尔等企业加工变压器,目前已有40多名当地村民在此工作,每人每月工资3000多元。

在吴迪看来,他们就是“科技红娘”,想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

本报记者 赵硕 通讯员 张扬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