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4月29日 星期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药食同源定向选育岗位科学家张秀新——
让“盛世之花”在产业发展中绽放光彩

中国农科院张秀新研究员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这首《牡丹》,是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药食同源定向选育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张秀新最喜欢的诗词之一。

“洛阳牡丹的发展史,不仅是栽培技术的进化史,也是一部‘国运盛衰史’。” 张秀新在中国(洛阳)2020国际牡丹专家线上讲座中,梳理了牡丹的发展史,并对洛阳牡丹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载体。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隋唐之后,牡丹作为观赏之用,以花扬名。盛唐时期,牡丹随遣唐使传往日本。牡丹作为刺绣、瓷器的主要元素沿古丝绸之路“远赴”欧洲。清代乾隆年间,英国皇家植物园从中国成功引种,牡丹得以在欧洲传播。19世纪,美国从英国引进牡丹。此后,牡丹育种栽培得到快速发展。这些年,许多国外牡丹名品回到故乡中国。

张秀新说。在新时代,牡丹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比如,观赏牡丹在切花市场大受追捧,油用牡丹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木本油料作物,还有“舌尖上的牡丹”成为药食同源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于牡丹产业的发展,我们要保持热情,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张秀新坦言,前些年,牡丹产业发展轰轰烈烈,铺开了摊子,但产业链上还存在很多堵点,良种的定向选育、良种良法的配套、营养成分的开发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无论是观赏、切花还是油用、药用,新品种的定向选育都至关重要。当前最要紧的,是加强牡丹种质资源的保护。”张秀新坦言,目前我国牡丹育种仍以传统杂交为主,水平尚落后于日本、欧美等地区。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升级,我国牡丹研究正在加速赶超,“种质资源将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是牡丹的故乡,9个野生种全部源自我国,按地域又分中原、江南、西北、西南四大种群。洛阳地处南北方过渡带,自然气候适宜,历史渊源深厚。近年,我市已启动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比如,国家牡丹园是我国唯一国家级牡丹基因库,收集保护了我国全部牡丹品种群和世界主要牡丹品种;栾川建设了牡丹野生种迁地保护区,在野生牡丹驯化和远缘杂交育种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

“作为药食同源品种,牡丹花瓣、花蕊、籽油、丹皮都极具保健和营养价值,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张秀新建议,牡丹研究不能停留于表面,要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融合,为牡丹产业注入科技动能。

张秀新也建议,在种植栽培上,要防止“一栽了之”,注重后期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实现“良种配良法”。在牡丹产业方向上,要避免盲目贪大求全,真正以产品高质量赢得市场竞争力,让“盛世之花”在高质量发展中绽放光彩。

本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李志明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