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 擦亮古都洛阳新名片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5月18日 星期
近30年来,他们收集数万件藏品,开办洛阳龙门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夫妻俩的博物馆梦

王凌虹介绍展品

外方内圆、极具现代感的造型,漏斗形的空间布局,水系遍布建筑屋顶和内部……作为我省首家非国有博物馆,洛阳龙门博物馆位于龙门石窟风景区北入口,于201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数万件藏品,倾注了馆长王迪、副馆长王凌虹夫妇大量心血。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财富的价值是有限的,而文化是永恒、无价的。这是我们致力于宣传河洛文明,打造国家级博物馆的初衷。”王迪说,在洛读大学期间,他骑着自行车寻访洛阳历史名人故居,收集了上万件古建筑的瓦当藏品。1992年毕业后,他在工作之余在龙门石窟景区成立了一家画廊,宣传展示洛阳书画文化的同时,收集洛阳各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品。

“河洛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只要你来到洛阳就会被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感染。”王迪说,随着收藏品的不断增多,他萌生了建立博物馆的想法。2003年,经有关部门同意,他着手筹建洛阳龙门博物馆。

万事开头难。针对施工中出现的渗水问题,王迪按照德国设计团队的指导,两次增厚防水层,可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后来,王迪联系了我市地调部门,在博物馆施工现场探出一股地下泉水。他按照5个方位,打出5口泉,分别命名为龙泉、天心、地孕、日精、月华,对泉水进行利用。如今,这些富含微量元素的泉水不仅构成博物馆的景观水系,还被用于生产生活领域,受到广大游客的好评。

由于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设不能使用破坏力强的机械。为了将一块石灰岩山石破碎移走,王迪的团队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依靠人工器械,整整挖了5年……

“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在了博物馆上,两三个月见不到孩子。”王凌虹说,见丈夫实在太忙,她主动辞职,加入到博物馆的建设管理中。经过10年的磨砺,洛阳龙门博物馆终于在2013年建成开放。

“建成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期运营和管理才是重头戏。”王凌虹说,数万件藏品需要系统整理和研究,分门别类进行展示,直观反映洛阳古都历史的脉络。这项工作,他们已开展了近30年,尤其是博物馆开馆后,每年都要组织海内外专家参与其中。以他们收藏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熹平石经》中的一块石刻为例,从收藏到组织专家论证,最终确定其“身份”,前后共花了16年。

倾尽所有,躬耕河洛文化,近30年来,王迪、王凌虹夫妇以矢志不渝的初心,圆梦洛阳龙门博物馆。如今,该博物馆收藏、展示和研究的内容以河洛文明为中心,以龙门艺术为重点,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主线,包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当代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等。在6万余件藏品中,一级文物有百余件,碑志逾千种,东汉黄肠石150余品。

“每年免费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举行公益展览近40次,累计组织国内外专家撰写论文30篇50余万字,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王凌虹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积极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加大全国性展览和国际交流合作力度,打造国际知名的民营博物馆,让更多海内外友人通过这扇窗口了解和爱上洛阳。

本报记者 孟山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