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6月5日 星期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在二十四节气中,芒种是最直接指导农事活动的节气,有人把“芒种”叫作“忙种”。今日就是芒种,咱们来聊聊这个节气。

麦场上,农事忙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一般在农历五月到来。今年恰好闰四月,所以今年芒种是闰四月十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是说,芒种又称五月节,在芒种这天有芒的谷物成熟可以收获了,夏播作物也到了播种的时节,因此有谚语说“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栾川县文化馆馆长王春生介绍,在栾川地区,一些果农认为芒种时节嫁接果树成活率最高,因此在芒种这天开始嫁接果树。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我市著名民俗学家刘百灵说:“芒种是古时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节。试想一下,古人在没有收割机的情况下,光靠简易的工具来收割大片的麦子,还得抢播夏播农作物,那场面应该是热火朝天的。”

在当代,芒种依然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芒种前后,正是我市359万亩小麦的“收获时间”。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截至6月3日,全市已收割小麦250.02万亩,占比约69%。

花事了,饯花神

芒种时节,荼(tú)蘼(mí)已经绽放,花事至此告一段落。古人会在芒种日举行饯花神仪式,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期盼她来年再次降临人间。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描绘了饯花神的热闹景象:“那些女孩子,或用花瓣柳枝变成轿马的,或用绫棉纱罗叠成干旄(máo)旌(jīng)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的自然时间观》一书中说,尽管饯花神仪式在《红楼梦》中有详细描述,但在古籍中却极少记载。该书作者分析,这可能是因为芒种日的饯花神习俗,就像《红楼梦》中描述的“闺中更兴这件风俗”,仅算是富庶人家少女的闺中乐趣,难以扩散至民间,因为芒种当天老百姓有大量农活要做,根本没空做这些“闲事”。

除了饯花神,芒种时节还有“防五毒”的习俗——有人在门上插艾叶、柏枝,贴钟馗画像;有人用河水洗脸和手脚;有人给婴幼儿穿上绣有蛤蟆、蜈蚣等图案的花鞋。这些都有“避五毒”的意思。

近现代,偃师市、孟津县等地,人们在芒种时节采金银花、车前子和蟾蜍风干入药;汝阳县等地则将香袋披挂在驴等牲畜身上,以防止毒虫侵害。

关林庙,谢关公

芒种前后往往是端午节,不过今年闰四月,使得端午节“迟到”近一个月。

因“午”与“五”同音,过去的端午还被称为“端五”。端午节的主角之一是粽子。洛阳以前流行早上吃粽子,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再配上用五种枝条做成的“五条枝茶”。端午节吃粽子习俗兴盛于魏晋时期。

粽子的传统形状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在洛阳,很多地方都流行吃枣粽,谐音为“早中”,寓意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也要吃枣粽。

在洛阳民间,端午节还被称为“关老爷磨刀日”。是日,人们聚集在关林庙内,为关公唱经,内容多为劝人节俭行孝、敬老爱幼。

相传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后,青龙偃月刀已经钝得没法发挥威力了,他便让周仓磨刀,但因为多日干旱无雨找不到磨刀水,关云长为此愁眉不展,对天长叹。没想到这一叹,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知道原委后,马上命龙王降下瓢泼大雨。大雨过后,不仅青龙偃月刀磨好了,干旱许久的田地也再现生机。于是,百姓们便抬着酒、赶着猪、牵着羊到关林庙感谢“关老爷”带来喜雨。

芒种精神,值得我们借鉴

芒种节气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在没有雷达卫星监测气象的古代,人们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总结农业生产规律,窥探自然法则。尽管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部分节气已经不能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但其展示的尊重自然、顺其自然的价值观,依然值得学习和传承。

“芒种,是一个准备的过程,准备在对的时间收获,同时在对的时间再次劳作。芒种日‘抢收抢种’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刘百灵说。

本报记者 刘嘉仪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