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洛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6月19日 星期

古都之夜多醉人

老城十字街夜市 (资料图片)
洛邑古城 (资料图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都之夜开始摇曳。古今辉映的夜是迷人的,流光溢彩中尽显过去与现代的传承;灯火璀璨的夜是动人的,烟火气息里满是接地气的人生;浪漫多彩的夜是撩人的,古街新貌中皆是美丽动人的风景。古都之夜多醉人,秉烛夜游烟火亲。何不走出家门去,赏美景、逛古街、看演艺、尝美食、品非遗,相约古都夜八点!

——编者

 

伊阙夜色醉心扉

□灵魂鸟

夜晚的洛城比白昼越来越博大与明亮了,曾经在阳光里都目击不到的许多景象和事物,如今被万家灯火循序搬到了面前。那夜,我从洛阳桥出发,沿龙门大道南行不远,就看见亘古伊阙龙门的层层心事被曝光,昔日那片沉寂于梵音中的宁静,在牡丹花繁衍的路灯里也摇起了都市的最炫民族风。

正值盛夏,能徜徉于有山、有水的古都夜市,人未到,心情已放飞。

我不知道盛唐时期的伊阙之夜有没有这样的辉煌过?遥想武皇夜濒伊水乘舟刻山、垂钓品鱼、拂柳听乐、临风进香的情景,是否有如此美妙?

我是骑着电动车去的。往日最熟悉的龙门石拱大桥,那夜在灯光交映和街市交错中,却让我找不到了位置。

停好车,放眼伊阙,处处像在燃烧,连岩石、房屋、河流、树木,等等,都像吐着彩色火舌的魔术师,各自展示着才华。

龙门之火,引燃的是科技之光,烧铸的是民生希望,淡淡云朵是它升华后秘藏缕缕烟火味的发髻,层层灯塔是它引炬前定向灿灿文明路的眉目。

漫步石拱桥,它已不是记忆深处的那根挂满驼铃的扁担。云铺的桥面,霞镶的栏杆,彩虹一样熔化着过往烟雨。我从西走到东,几分钟工夫,便阅尽千年繁华。桥西广场,一群唐装儿女欢跳着现代舞;桥东广场,一群西服儿郎诵读着古诗词。他们相互穿越到各自的心灵港湾,相互沟通着感情、交流着思想,便碰出这绚丽的夜色。

桥是伊水之桥,更是龙门之门。

麦克风,是代替蛙鸣蝉叫悠远而又亲近的划时代音符,它从灯火的光纤里飞过,惊落一河星辰,惊动四周游人。

水声没有停止,而河面却留在了脚下。我从桥上跑到桥下,刚好一只手摇的木舟驶过来靠了岸。船主很年轻,不过二十多岁。进龙门,船主使了很大劲。我们同坐的游客身边都有摇橹,船主说逆水行舟方知同舟共济。那一刻,大伙都挽起了袖子。那一刻,我简直忘记了我是在人间还是在仙界。

荡舟在夜幕下的伊阙之水,摇橹声碾过霓虹中的星群、叫卖声,我仿佛听到了白居易“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的吟唱。只可惜,那是在浔阳江头,而不是在这伊阙的琵琶峰下。不过,大诗人能长眠于此,可见地理位置非同一般。他那句“洛阳闲客知无数,少出游山多在城”的叹呼,今人已用放大后的古都镜框将整个伊阙装进了熙熙攘攘的市井。

伊河水,女儿美。灯火阑珊处,举杯挹月,盛口口琼浆,数着波光里的星星,谈一场恋爱,是最惬意的感觉。畅想之际,忽见西山石头里隐居千年的大佛,似乎也要摆脱寂寞冲入这无眠的世俗。仰望那气宇轩昂的卢舍那大佛,站在千尺瀑梯上,也穿上了灯光刺绣的华丽新装,在香火味和烟火味的弥漫中,给夜游的过客讲述信仰。

出龙门之门,是龙门古镇古街。我没有往深处走去,我怕我挤进去后,舍不得退出来。此刻,已近午夜,如梦回大唐的游人仍不见退潮。因为次日我还要上班,所以不敢再久留。于是,顺便在离街口近的“八卦炉”边吃了个红烧狮子头,又买了个儿子喜欢的“糖人”中的“唐人”捎上,便返程。

临别,回首那一瞥,瞥见大片大片灯光载着阵阵摇橹声、朗读声、烤鱼声、叫卖声从龙门追赶过来,紧紧裹在我的车轮上……

 

璀璨灯火向老街

□庄学

老城的夜,大街上似乎永远是灯火辉煌,人流似乎也总是熙熙攘攘,于是,有人把它类比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天津的劝业场。也算是差不多吧。

向晚的阳光渐渐慈祥,温馨。人流渐浓,市声泛起,不宽的大街与逼仄的小巷,忽地一下,白的灯、红的灯、蓝的灯、粉的灯、橘色的灯笼罩上来。人们才发现,夜的老街同样是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啊。

中州东路和东西大街的灯火,自然是霓虹闪烁,恍如白昼,极尽亮堂,临街门面的层楼和饭店,如油画家笔下高明度的色调,高调且不乏显摆。于是,游客们大多涌向大街的饭店。真的本地吃货,偏偏踅摸(xué mo)了老街伸出去的小巷,或者熟门熟路地钻进一个小胡同。这些地方,灯火自然低调亲民,却不暗淡。抬头,是青砖或者红砖镶嵌的门楣,带门钉的木门。入得庭院,自是一片敞亮的天地。由自家院改成的小饭店,所做的水席,味道一点儿也不比大饭店的差。所以有做文化的人考证,洛阳水席来自民间。

来夜市的“逛家”大多是青年人,专朝一片红红的灯笼而去,顺着一溜儿的不翻汤、杂肝汤、浆面条、各色糕点的铺子,还有铁板豆腐、烤鱿鱼、烤面筋、炒凉粉、青春玉米,甚至烤全羊。不经意间,发现大蒸馍、油旋饼、烤红薯也夹杂其间。边走边品,肚子大约就“超载”了吧。然后砸吧砸吧嘴,与同行人指指点点。楼台灯火如影随形。明亮亮的青石板路,蜿蜒通向浓浓夜色的老街深处。

老街深处,小巷幽幽,灯火渐渐收敛了。走过去,仿佛穿行在历史的深处。有老者顺街踱步,颤颤巍巍,晃呀晃的,使老街古朴邈远。老屋上剪影般的松塔,接过南风,又无声地传递给门楣,门楣上褪色的对联,便舞起那没贴紧的半面。越过门户,似乎可以看到青砖铺底,木格窗棂。窗棂里灯火幽幽。应有一张大大的八仙桌,两侧是扶手温润津亮的太师椅,还会有端坐着的老者,长髯飘飘,或咕嘟咕嘟地吸着水烟,或悄无声息地品茗,男女垂手站立一侧,古风古韵油然而生。支撑着明亮喧嚣老街的,是这里诸多的文化遗存,文庙、钟鼓楼、文峰塔、丽景门、应天门等,有探幽访古之人,一路寻了来,凭吊怀古。

由古至今,数十年前第一帧洛阳灯火的画幅,从我脑海里显现出来。这帧画面,已销蚀,褪色,发黄,裂痕纵横。

少年回故乡洛阳的第一个晚上,暂住在老城义勇北街的地区招待所。出门不远,即是大街集市。大街并不平,夏雨在地面上镶出了一面面不规则的镜子,车轮和踩踏,使街景碎片般不停地晃动。街灯昏暗,伫立不语,大街一侧,有几家卖烧鸡卖牛肉卖熟食的食品摊,悬着一盏盏汽灯或者是马蹄灯,灯火如豆,跳着,卖者买者面目呈暖色,飘飘忽忽。有了灯火,好像就有了生活,有了些许热闹。

如今的地区招待所呢?无处寻觅了,曾经幽暗的小巷,成了小街,但也不幽暗了。两侧店铺也林立了,五行八作都有涉及。应着铺子灯光,人行道上就有人没紧没慢地喝酒闲聊,一方小桌,三四只小凳,几碟小菜,数瓶啤酒,直把行人一遍一遍地迎来送往。

洛邑古城的绚丽灯光,打在文峰塔上,闪闪烁烁,装扮的是过去与现代的传承;十字街上的饮食夜市,灯火如昼,伴着青烟,铺垫着接地气的人生;丽景门城楼的射灯,映射出的是端庄雍容,像走过一段神圣的门;迭次铺陈的灯海,透亮了街市铺子,照亮了随风摇曳的招贴幌子,映出了人头攒动的活力。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从老城的小街巷摸出来,星星点点的灯火散落各处,融于世俗的夜空。

夜的公交车很忙,夜的大街也很忙。往常,骑着自行车夜奔各个企业俱乐部的青工们,融入更多的广场、夜市和城市书房。俯瞰洛城,从瀍河到涧西,从洛河北到洛河南,每一个灯火辉煌处,便是夜行人的打卡地。跳跃着的夜生活,就是感知一座城市生机勃勃的脉搏。古都夜生活,也如水洇宣纸般,一层层地铺展开来。

 

凌波湖畔漾夜曲

□范利娟

凌波湖之夜的序曲,是谁奏响的?是驮着晚霞悠然而飞的鸟,是树梢上藏不住歌喉的蝉,是湖岸边羞怯地压低了嗓门、实在屏不住气才浅吟两声的蛙。

不远的过去,凌波湖还是市郊一块肥沃的庄稼地,春来麦苗碧绿,到了秋天,一穗穗的玉米大如棒槌。后来,洛阳长了个子,庄稼地变为一泓碧波,俨然从质朴的村姑变成了洋气的城市妞,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凌波湖,读来音调铿锵,似乎每一个字里都飘散着仙气,让人想起曹植的《洛神赋》。

洛阳新区的湖不少,除了凌波湖,还有开元湖、滴翠湖等。它们彼此相距不远,却各有特色。开元湖因音乐喷泉而名声大噪,又被大型购物中心环绕,通身都散发着现代、时尚的气息。滴翠湖位于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内,脚下踩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内敛而典雅。凌波湖呢,被体育中心、网球馆、篮球场等簇拥着,更有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护卫在侧,能让人联想到的字眼就是青春、活力。走在环湖的健身步道上,脚底的触感柔软而有弹性,让人有跳起来、跑起来的冲动。

天渐渐黑了,月亮挂在头顶,高楼上的灯光像星星,环绕湖岸的灯带七彩变换。凌波湖像是一面巨大的镜,白日里,蓝天照过,白云照过,旭日夕阳也照过。晚上,跑来照镜子的,就是月亮、星星和灯光了。它们头挨着头,影子被粼粼的水波伸长、拉宽,似乎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不是传说中的洛神,而是它们。

紧贴湖边的,有青砖铺砌的路,也有木栈道。站在这儿,举头能望明月,低头可见舞蹈着的水草。隐隐的乐曲,从安装在路灯杆上的音箱里飘过来,似有若无。你明明听到了,想要去分辨出是什么曲子,它却又遥不可闻。等到你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时,它又乘着夜风而来,轻轻地撩拨着你的耳朵。

这样的凌波湖,魅力无人能够抵挡。去年冬天,我和几位朋友从饭店出来,信步来到湖边。风寒,夜深,除了我们,四周再无别人。湖边椭圆形、帆船形的建筑物,只有影影绰绰的轮廓,遥遥望去,像海市蜃楼。湖水里的灯光,赤橙黄绿青蓝紫,如同不断变换着形状的彩虹。远远地,有音乐声乘风渡水而来,不知来自何方,也不知去向何处。

我们不顾寒意深重,绕湖走了一周。朋友不住声地感叹:太美了,太美了啊。我如果住在附近,一定天天晚上到湖边走几圈。

能天天晚上到湖边走几圈或跑几圈的,大有人在。跑得累了,就坐在木条凳上,对着湖水发发呆。或者,就近找家咖啡馆、酒吧,听音乐去。

环湖有好几家酒吧。近的,隔窗能看见湖水,远的,也不过百十米。

我承认,有一次,我是被一家酒吧的名字吸引过去的。它和隔壁的咖啡馆,有着同一个名字:幸福里。这三个字勾起我内心深处的柔情,一瞬间我觉得,走进幸福里,便走进了幸福里。它的酒柜顶天立地,排满一整面墙壁。年轻的歌手坐在高脚凳上,怀抱吉他,唱着或激越或忧伤的歌谣。客人们坐满店堂,有点起蜡烛吃着蛋糕的,有端着一杯酒浅啜慢饮的。他们专心地听着歌,偶有交谈,都压低了声音。

从口音里,能听出谁是外地人,当然,也有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他们是在洛阳工作还是来出差,抑或是游客,我猜不出来,也不想去猜。那时那刻,我只当他们和我一样,是为凌波湖的夜色而来。

回家之前,照例绕湖一周。跑步的人少了,鸟已安睡,蝉和蛙偶尔发出一两声梦呓。寂静的夜里,音乐的声音反而清晰。坐在湖边木凳上手捧萨克斯的人,仍然在继续着他的吹奏。几个小时了,难道他不知道累吗?

也许,唯有深情的人,方能杜鹃啼血般不眠不休。他藏于心底的爱恋,绵绵不绝随乐声播撒向夜空,湖水懂,夜色懂,我也懂。

 

访古寻梦韵悠长

□非花非雾

穿过老城西大街、东大街到洛邑古城去,是最佳的“访古寻梦”路线。

待到上灯时分,丽景门上下里外的红灯笼全亮起来了,唐三彩、青铜工艺品、牡丹字画罗列着,像郭沫若笔下那“天上的街市”,不同的是有带些老城味儿的白话和全国各地的方言,一递一句讨价还价。

灯光下看匠人拉牡丹银须酥是一种享受,雪白的糖丝在手里反复地团起又拉开,渐渐细如发丝,加入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牡丹花瓣,做成一块块入口即化的牡丹酥,一盒盒地装了,成为旅客必带的礼品。

不远处,腾起一团一团的水雾,每团水雾起处,必有人排起长龙,店铺的门口都挑着古色古香的店旗,上书“百年老店不翻汤”,不翻汤有多好吃,看一看店铺前座无虚席的排档就知道了。

夜走老大街,禁不住生出怀古的幽情,偏偏时不时地就能遇到穿着休闲改良汉服的男女,布底鞋轻叩着青石条路面,孑孑而行,似从悠远的另一个朝代而来。街两侧的房子都是有几十年历史的旧民居,略有修饬,也是修旧如旧,保持着原来的样貌。老房子都不过两层高,砖木结构,颇有民国风。

走着走着,便到了鼓楼,这是一座过街骑楼,里面既有钟又有鼓,晨钟暮鼓,用以报时。“马寺钟声”响起时,东大街鼓楼上的钟便也嗡嗡作响,相和相应。从鼓楼下的拱门穿过,东大街上具有历史的古建筑更多了,常会遇上一位并不老的老城人在一间小门脸儿前放一张木凳,一杯茶一支烟,闲适地品味生活。

就这么一条东、西大街,总让人看了一次又一次,常常梦里重游。那么,洛邑古城就是一个实现穿越梦想的城中之城。

车行九都东路,就能看到北侧一道仿古街门,上书四个大字“洛邑古城”。它是真正的洛邑古城——洛阳老城的东南隅,是一处文化与历史兼具的旅游景区,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遗址等历史建筑。那些街道、城楼、红灯、门环、石狮、石桥、倒影、砖塔,好像都藏着故事,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夜晚灯光下的洛邑古城,就是一个梦幻世界,古都古朴典雅的韵味都定格在这里了。

文峰塔上巨型的五彩3D牡丹时而不断变幻着色彩,时而又隐在光影里了,让人咂舌回味。园中的仿古建筑中主要经营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商品,包括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手工艺品,比如吹糖人、捏面人等。园中还会定时进行各种艺术、民俗表演。传统小吃主要集中在西侧,小吃一条街和最西头“莲花坑”中的露天小吃大排档。

在东、西大街走着,在洛邑古城走着,你就会希望时光再慢些,你也可以将步子放得更慢,让这个历史文化的穿越之梦更悠长些!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