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8月24日 星期
在巡察村(社区)工作中,宜阳县坚持把问题整改贯穿始终——
巡察整改见真章


“巡察这把利剑,是‘真刀真枪’。”如果不是亲眼见证村里的变化,秦王村的老百姓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受。

秦王村在宜阳县韩城镇曾是出了名的“乱”。问题就出在一块没有苹果树的“苹果地”上。

20世纪60年代末,秦王村在村集体自留地上发展苹果种植。多年之后,为提高收益,集体把果园承包给20多户农户经营,每年收取租金。后来,由于果园老化,农户相继砍光了苹果树,改种粮食,但承包关系不变。

到1997年,农村开启第二轮土地承包。自那时起,这块没有苹果树的“苹果地”尽管依然被农户占有耕种,但囿于各种历史问题,农户再也没向村集体缴过租。

一边是长期占有的既成事实,一边是怨声载道的不公之声,村集体几次意欲收回,结果却有心无力。“苹果地”也就成了秦王村人心不齐、班子涣散的根子所在。

去年,宜阳县委巡察组进驻秦王村,“苹果地”成为众矢之的。随着调查的深入,“苹果地”背后错综复杂的问题浮出水面。

除“病根”必须下猛药,如果不去触碰这块“硬骨头”,秦王村的发展就迈不过这道坎。很快,巡察组联合纪检、公安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宣讲政策、普及法律、收缴租金。不出半个月,所有租户欠下的20多年的“陈年老债”全部收回,其中80%分配给村民,20%作为集体公益基金,乡亲们拍手称快。

很快,被收回的“苹果地”成功对外招租,依托洛河川区丰富的速生杨资源,建设了铅笔厂,村集体年收入4万多元,进一步充实了集体经济。

“苹果地”的问题并非个例。在推进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全覆盖过程中,宜阳县发现71个村存在集体资产管理相关问题。许多村集体资产都是一本“糊涂账”,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不到位等问题突出。

对此,在县委巡察办的建议推动下,当地立足健全长效机制,研究出台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细则,全面系统明确村级集体资产的排查登记、管理公开、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让农村“三资”管理更加规范。

不仅如此,针对巡察中发现的村(社区)党组织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宜阳县还强化巡察结果运用,相继出台关于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规范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员“两分两选三公开”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有效夯实基层基础。

巡察既要有“刻度”,也要有“温度”。白杨镇栗封村是“洛阳市优秀共产党员”、香鹿山镇“花椒镇长”张书军的老家。张书军生前扎根农村22年,为乡亲们办实事、找富路的事迹广为传颂。前不久,县委巡察组在巡察栗封村时,特意走访了拥有62年党龄的张书军的老父亲,特意叮嘱村“两委”利用好张书军的为民情怀、良好家风,更好地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巡察村(社区)工作中,宜阳县坚持把未巡先改、边巡边改、巡后整改有机结合,把问题整改贯穿始终,以整改实效提高巡察质量。此外,当地还建立健全巡察结果三方反馈机制,每轮巡察结束后,巡察组在向被巡察村(社区)和乡镇党委反馈意见和问题清单的同时,还要向纪委监委、组织部门和分包乡镇的县级领导进行反馈,全面压实日常监督责任和领导分包责任,着力实现常态长效。

“巡察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不解决,比不巡察的效果还坏。巡察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宜阳县委巡察办主任李东伟表示。下一步,宜阳县将坚持把巡察整改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试金石,作为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的重要抓手,推动个性问题立行立改、共性问题建章立制,全面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厘米”,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报记者 白云飞 实习生 王龙飞 通讯员 韩太国 王会迎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