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4版:牢记殷殷嘱托 书写绚丽篇章之万里写入胸怀间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9月16日 星期
我市坚持“生态保护为先、确保安澜为底、统筹治理为要、传承文化为魂、高质量发展为本”,推动黄河洛阳段大保护大治理
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新安段
瀍河入洛河口
瀍河市区段两岸风景如画
黄河孟津段

九曲黄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辉煌的黄河文化。

洛阳,是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如今,在奔腾的黄河岸边,这座千年古都富饶美丽,人民安居乐业。这是黄河水的滋润,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福祉。

推动黄河洛阳段大保护大治理,我们一直在努力。我市坚持“生态保护为先、确保安澜为底、统筹治理为要、传承文化为魂、高质量发展为本”的思路,着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如今,在这条幸福河的岸边,河洛儿女正在享受着生态保护释放的红利,过着幸福的生活……

1 守底线

保黄河岁岁安澜

“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

黄河洛阳段处于黄河中游末端,经三门峡市渑池县进入我市境内,途经新安、孟津、吉利。

2001年年底,在北邙岭脚下,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全面完工,黄河从此安澜。

这座超级水库,就像一颗年轻而强健的心脏,给古老的黄河带来了新的平衡与活力。“俺从小在黄河边长大,几十年了,习惯了安然无恙。”家住孟津县小浪底镇的一位八旬老人说,黄河水再也没涨到过他记忆中的高度。

这些年,我市把确保黄河安澜作为底线任务,把水患治理摆在首要位置,紧紧抓住水沙调节这个“牛鼻子”,发挥小浪底水库防洪减淤功能,年均沉降泥沙1.6亿吨左右,同步抓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确保了行洪安全。同时,我市不断强化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堤防标准提升,确保了全流域防洪安全。

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不断健全黄河防汛应急体系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建设自动雨量监测站和水位监测站191个,以水库、堤防为骨干的防洪工程体系和预警预报防汛指挥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我市对180公里河堤、150座水库和28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行了加固除险,防洪标准提高到中心城区100年一遇、沿河县城50年一遇、乡(镇)村20年一遇,有效保证了黄河流域岁岁安澜。

2 建廊道

绘就黄河美好生态画卷

在孟津县小浪底镇的磨盘山头驻足远眺,天高水阔风光好,满目葱茏秀色浓。

这里是全省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孟津示范段,今年3月栽下的白皮松、油松、蜀桧,已焕发出勃勃生机,给磨盘山披上了厚厚的绿衣。山脚下,住着官庄村的百姓,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他们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在小浪底库区的上游,新安县郁山林场石寺坡林区是出了名的造林困难地。这些年,新安县率先在郁山林场石寺坡林区实施碳汇林项目,投资1800万元开展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种下了雪松、油松、大叶女贞等常青树种和银杏、五角枫等彩叶树种,在一方荒芜贫瘠的乱石岗上,打造了1000余亩沿黄生态廊道。

仝联星是郁山林场的职工,他的父亲也曾在这里工作,两代人见证了林场的变迁。“看着沿黄生态廊道建成,守护着黄河,我心里有一种自豪感、幸福感。”他说。

近年,我市大力实施沿黄国土绿化,一体推进黄河及伊、洛、瀍、涧等主要支流绿化,沿河布绿带、岸线建公园,处处新绿点缀、水流潺潺。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实施廊道绿化、荒山绿化、森林公园建设、飞播造林等工程,累计完成新造林174万亩。

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加快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黄河湿地保护和修复,计划通过五年努力,在黄河两岸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固堤林、经济林13万亩。去年以来,我市已完成沿黄生态廊道建设3.2万亩。

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行动方案》提出,我市将着力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工程,实施山区生态林、湿地清退区造林等生态保护工程,在实现沿黄生态廊道连通的基础上,配套完备的生态服务功能,着力打造百里黄河生态廊道。

3 治河渠

着力解决黄河“根子”问题

家住西工区升龙广场小区的李女士,每天早上都会带着女儿到楼后的涧河边上锻炼身体。这里绿柳成荫,河水清澈,经常有老者坐在岸边垂钓,此情此景,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作,让人沉醉其中。

“这几年,咱洛阳大力实施河渠治理,让不少‘龙须沟’变成生态景观,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咋能不幸福?”李女士说,河渠的综合治理,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沿线居民幸福感爆棚。

和洛河、瀍河、伊河一样,涧河也是黄河在我市境内的重要支流。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解决“根子”问题,我们一直在努力。

2017年,我市全面实施“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对洛河、伊河、涧河、瀍河和中州渠、大明渠、铁路防洪渠等水系进行系统治理。经过努力,一大批截污治污、引水补源、河道治理、游园湿地、沿河路网和沿河棚改等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推动水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点赞。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累计实施河渠综合治理项目248个,综合治理河道225.7公里,沿线排污口全部截流,12项引水补源工程全部建成投用。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强化责任落实、推进河渠治理的重要抓手。近年,我市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在此基础上,我市还探索建立了“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河长办、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职能,实现了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检察监督有机衔接,为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前不久,我市将秦岭防洪渠、邙山渠纳入河渠综合治理体系,深化“四河五渠”综合治理,深入抓好排污口、黑臭水体的常态化排查,同步推进滨河主干道、亲水慢行道、游园小步道三级路网建设,积极实施引水补源等工程,保持河渠生态基流,开展河渠内杂物、淤泥清理集中行动,强力推进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确保“一渠清水入黄河”。 本报记者 李三旺

数说

●我市以水库、堤防为骨干的防洪工程体系和预警预报防汛指挥体系基本形成,防洪标准提高到中心城区100年一遇、沿河县城50年一遇、乡(镇)村20年一遇。

●“十三五”以来我市累计完成新造林174万亩,去年以来完成沿黄生态廊道建设3.2万亩。

●我市累计实施河渠综合治理项目248个,综合治理河道225.7公里,沿线排污口全部截流,12项引水补源工程全部建成投用。

(李三旺)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