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10月20日 星期

工业CT研发前沿的“青年突击队”


人生病了,可以去医院做个CT检查,然后对症下药。工业品“病”了,能不能也给其做个CT,发现内部缺陷?

2018年8月28日,作为河南省重大创新引领型项目之一,工业CT随着新成立的洛阳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成像),顺利落户涧西区。至此,这一全新业态逐渐揭掉神秘面纱,开始被洛阳人知晓。

近日,记者来到伊滨区科技大道30号,走进中信成像现代化的中试基地现场,陪同人员指着一台“高精尖”设备介绍说:“这是微焦点M系列高分辨工业CT,它的最高检测能力已经达到亚微米级别。”

一块航空航天级的精密电路板,纵横交错密布成千上万个电子元器件。借助这台神奇设备的工业锥束CT技术,能让电路板上的细微缺陷立马“现原形”。

作为一种最新的无损检测技术,融合了AI、大数据等尖端技术的工业CT,能够实现对物体结构的无损解剖和还原,实现物体内部的缺陷分析、尺寸测量及质量分析,对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意义重大。

成立至今短短两年多,中信成像充分发挥校、地、企三方协同优势,无论是工业CT产品研发,还是快速推进成果产业化,均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研制出包括320kV/300kV微焦点测量型工业CT系统在内的8台(套)设备样机;取得12项软件著作权,申请2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工业锥束CT应用相关论文10余篇;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中航工业系统、精密电子、考古、新材料研究等领域。

工业CT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的不懈创新和无私奉献。记者采访中发现,在中信成像,就活跃着一支特别能创新的“工业CT项目青年突击队”。

“青年突击队”有队员20名,其中博士生1名,硕士生13名,平均年龄不到35岁。

2018年年底,公司重点项目、国内首台(套)320kV微焦点工业CT研发进入关键阶段。当时,设备集成装配条件紧张、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极为不便,面对各种不利因素,“青年突击队”队员们主动请缨,承担起项目的产品研发、集成和安装调试重任。

全程参与攻关的徐鹏飞回忆说,队员们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每天通报进度节点,经过连续20多天加班加点,终于使项目成功落地,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两个多月。

“那段日子,洛阳连续下雪,气温一天比一天低,车间里没有开通暖气,大家累了就躺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冷了就在车间里跑几圈,没有一句抱怨。”徐鹏飞说。

胡永汉在CT检测过程中发现,装卡卡具特别耗费时间,经常要装卡两三次,每次需要半个小时。

这样效率太低!他决定自行研发新卡具。经过白天黑夜连续“烧脑”,灵感的火花终于碰撞出了“金点子”。小胡自创的专用卡具,不但将每次装卡时间缩减到了两分钟,还大大提高了工件的稳定性,确保了成像的精确度。

这项小发明,让胡永汉拿到一个实用新型专利。

青年突击队里还有三位小伙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硕士研究生,都是“90后”。

2020年4月,在洛召开的工业CT项目技术研讨会上,经过院士专家论证,工业CT明确了三个新的研发方向。他们承担了其中一个研发课题:DR在线检测系统研制。仨小伙儿主要负责DR在线检测软件和算法的研发。

李响在原先的单位搞的也是软件,加盟中信成像后他一头扎进项目攻关中,从前期客户需求分析到软件设计、编码和集成,全程深入参与。李响说:“来这里,每天接触的都是新领域,我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丁博文是一个有技术追求的小伙子,他把技术作为自己的兴趣,对技术精益求精。小丁主要负责缺陷识别算法研发,研发初期,在线识别一张图像需要12秒,经过他的不断创新,今年5月,识别一张图像仅需100毫秒。

课题不断取得新进展,宋亚明的心里却越发着急。公司的电脑速度太慢,建立一次模型让人等不起。小宋一声不吭,扭头自己花3万多元买了台新电脑,在家里搭建了一个“工作站”。下了班他继续建模型,生成的大量数据有力支撑了课题研究。

如今,三个小伙子“强强联合”已经取得课题研发的阶段性成果。中信成像相关负责人吕益良说,他们仨成了DR在线检测系统研制的中坚力量。

本报记者 赵志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